热搜词:

聚焦扩内需,2025消费发展研究成果发布

今年以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不仅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

4 月 13 日 -4 月 18 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举行。消博会期间,"2025 消费发展研究成果发布活动 " 举行,围绕 " 提振消费与全方位扩大内需 "" 新消费新业态新趋势 " 等主题发布了相关智库研究成果。

活动现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发布了《以全面 " 投资于人 " 形成消费拉动增长新局面》的专题研究成果。

迟福林认为,我国是一个经济转型大国,14 亿多人口的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消费潜力。适应以服务型消费为重点的需求结构变化大趋势,要以全面 " 投资于人 " 实质性破解居民消费意愿不足、消费信心减弱的突出矛盾,形成内需引领、消费拉动增长的新局面。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贯彻落实 " 民生为大 " 的发展理念,以百万亿 " 投资于人 " 的重大举措,着力做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篇大文章。

" 这是未来 10 年我国经济实现 4%-5% 增长的重要基础。" 迟福林指出,该项研究提出,第一,以百万亿 " 投资于人 " 释放 14 亿人的消费潜力。第二,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第三,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在 " 投资于人 " 中的重大作用。

202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发布了《提振消费与全方位扩大内需》的研究成果。

报告指出,经过连续二十多年的高投资,我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投资品和消费品供给能力。在国内消费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增加出口来缓解供给过剩的压力。面对当前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需要主动地调整国内消费与投资的比例,适度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既是为了适应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对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赵晋平,立足广东省和海南省的调研数据,围绕《扩大消费导向下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与政策创新》这一细分领域,进行了研究成果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15 — 2024 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 6.7%、7.3%;多数年份收入增长快于支出,但支出收入比出现波动式下降,表明居民消费倾向趋于谨慎。此外,居民收入增长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收入分配率偏低是主要拖累原因。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匡贤明代表中改院发布了《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2025 中国消费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国 14 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规模仍在不断增长、结构仍在持续优化。把这个市场潜力释放出来,将为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内需不足主要表现在消费不足,消费不足的主要矛盾在于服务消费潜力未有效释放,根源在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为此,加快推进服务消费潜力释放,重在破除结构性矛盾,重在 " 以人为中心 " 推进结构转型与结构性改革。

同时,会上发布的《重塑信心与营造情绪:中国城市消费的现状、问题和展望》指出,城市消费的影响因素,可以从现实和心态两个方面说起:实际及预期的收入变化和日常的生活成本,决定是不是买得起以及消费意愿和消费倾向的高低;而对品质的追求和务实审慎的消费心理,决定人们如何进行消费选择;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促使一线城市内部消费降级、消费需求外溢、低线城市多元业态崛起,中国城市消费正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参差不齐的、多处开花的局面。

报告显示,当前城市消费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于 " 买不起 ",而在于 " 不敢买 " 和 " 不想买 ",前者主要是预期问题,后者主要是因为消费供给质量的问题。

文、图|记者 孙绮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