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刘燕婷:盟友、敌人被特朗普统统“扫射”,中东各国懵了…

【文/刘燕婷】

4月2日,特朗普发出震惊全球的“解放日”冲击波,宣布了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后最大规模的关税调幅:各国进口产品将被征收10%至50%的惊人关税,对象包含美国的地缘敌人与传统盟友,中东当然也在其中。

观察美国的打击力道,多数中东国家都被课以10%基准关税,仅部分国家则遭受“区别对待”:阿尔及利亚(30%)、伊拉克(39%)、以色列(17%)、约旦(20%)、利比亚(31%)、叙利亚(41%)、突尼斯(28%)。

宏观来看,中东名单似乎反映这波关税战的理性面向:沙特、阿联酋、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曼等海湾油气出产国仅被美国征收10%关税,且油气产品其实受到豁免,这当然是因美国需从前者大量进口油气。但观察细节,名单其实也不乏令人疑惑的安排,例如以相同标准来看,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和利比亚同样对美国出口大量油气,却也都被征收极高关税。

其他莫名案例还有:约旦早在2000年就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是第一个与美国签署FTA的阿拉伯国家,却被征收20%的高关税;叙利亚则已被国际制裁多年,与美国的贸易量并不显著,却仍被征收41%的极高关税;以色列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尤其2023年加沙战争开始后,华盛顿不惜一切为其保驾护航,这次竟然也被征收17%的关税。

当然,如果比对中东各国情况与美国打击力道,“区别对待”的效果也并不是各地如一,而是可以大致分成两个受害等级:虚晃一招、正中红心,第一类包括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第二类则包括突尼斯、约旦、以色列等确实会受创的重灾区。

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油价暴跌,中东市场上的投资者感到不安MENAFN

但美方又在当地时间4月9日宣布为期90天的关税“暂停”,也就是在此期间除对华商品关税升至125%外,各国的关税水平将普遍降至10%、各方谈判也将持续进行。如此一来,中东的“虚晃一招”“正中红心”差别不再显著,取而代之的是“普遍扫射”下的各自求生。

当然,从特朗普执政的高不确定性来看,90天关税“暂停”是否真能维持90天、90天后各国是否就能凭谈判获得关税减免,一切还在未定之天,只能靠结果说话。在此期间,中东各国除了持续展开对美谈判、做好出让经济与政治利益的准备外,还要留意中美对决、特朗普又生变所导致的市场再震荡。

特朗普的“虚晃一招”与“正中红心”

首先回顾特朗普的初始规划。

如前所述,以色列(17%)、约旦(20%)、突尼斯(28%)是被“正中红心”的重灾区。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数据,2024年美国与以色列的商品贸易总额为370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以色列的商品出口额为148亿美元,进口额为222亿美元,占以色列商品出口总额的28%。毫无疑问,美国祭出17%关税确实重击以色列。

4月6日以色列制造商协会发布的分析报告就显示,如果关税保持在17%,以色列每年出口将遭受23亿美元的损失,且将有18000至26000名以色列人失业;如果特朗普再将关税扩大到制药和芯片行业,以色列出口的每年损失还可能升到30亿美元。这就是为何内塔尼亚胡要在访美时直接表示,愿对美国取消一切关税以换取减免。

当地时间4月7日,内塔尼亚胡和特朗普在白宫会面,讨论关税问题。视频截图

无独有偶,约旦在2024年向美国出口了31.1亿美元的商品,占其出口总额的25.7%,其中服装产品将近70%,根据约旦政府分析,如果美国对约旦祭出20%关税,可能导致约旦对美出口额骤降25%;突尼斯2024年对美商品出口额则为11亿美元,虽然不如以色列与约旦,但突尼斯是全球第五大橄榄油出口国、美国则是其第三大出口对象(2.18亿美元),特朗普此举无疑会重击突尼斯的经济命脉。

接着是被“虚晃一招”的叙利亚(41%)、伊拉克(39%)、利比亚(31%)、阿尔及利亚(30%)。

首先是数字惊人的叙利亚(41%)。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2024年美国对叙利亚的出口额仅202万美元,进口额也只有1118万美元,且其中还有近400万美元是艺术品和古董,以及250万美元的咖啡、茶和香料。

这背后原因,当然是多年内战巩固了国际孤立与制裁结构,直到2024年12月叙利亚变天后,欧盟、英国、美国才放松部分制裁所致。整体来说,美叙贸易额相当稀薄,并不会因为美国加征关税,就让叙利亚遭受毁天灭地的打击。

再来是数字同样惊人、在中东仅次于叙利亚的伊拉克(39%)。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2024年伊拉克对美国的出口总额为76.9亿美元,其中76.4亿美元是受到豁免的石油与燃料,且伊拉克70%的石油出口到中国与印度,美国并非伊拉克的最主要石油市场,因此伊拉克政府一开始表示,“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是零”。

但不久之后,伊拉克内部开始有声音示警:不能完全轻忽美国发出的讯号,因为伊拉克有部分石油收入是存入美国银行,因此伊拉克其实容易受到美国财政政策的变化影响。此外也有声音认为,美国之所以对伊拉克征收高额关税,可能是出于截断伊朗、伊拉克协作的政治考量。

或许正因如此,巴格达最终还是提出四项战略措施,来因应任何可能的潜在变化:

第一,通过促进美国市场准入、支持伊拉克贸易机构、促进两国相应部门的直接合作,来强化与美国的贸易关系;第二,扩大银行业和金融业联系,加强经济整合;第三,组成一个高阶谈判小组,重新审视美伊双边贸易条款并确保创建更平衡的框架来保护伊拉克的经济利益;第四,由外交部、财政部、贸易部和其他机构主导协调外交努力,监控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并与美国同行保持稳定对话。

接着是排名第三的利比亚(31%)。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处数据,2024年美国与利比亚的商品贸易总额为20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利比亚的商品出口额为 5.6亿美元,进口额则为15亿美元,当中有超过14.9亿美元为石油和燃料,其余商品占比微乎其微。显然,由于利比亚的非能源产品出口大多流向欧洲与亚洲,能源产品又在这波“对等关税”受到豁免,因此美国的31%关税大棒看似惊人,实际效果恐怕正如利比亚关务部门所说:不太可能影响利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