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国家强制标准拟出台:车门须确保事故中可开启

汽车行业设计逻辑,再次强调以安全优先。

5 月 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截止日期为 2025 年 6 月 7 日。

该标准将填补对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等规范不足的空白。据悉,国外暂无相关标准。

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因其美观和科技感而广泛应用。国内新能源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十分多元,从传统把手,到半隐藏式,再到外伸隐藏式、内缩隐藏式、手动按压隐藏式,甚至还有全隐藏无门把手式。

但这一创新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让消费者产生了使用困惑。在社交媒体上,有所谓新能源汽车开门指南,供乘员提前学习,以免尴尬。此外,北方冬季低温也容易导致把手冻结,车主需用热水解冻或反复敲击才能使用。

隐藏式门把手的产品挺复杂。有业内专家告诉《财经》,其对于电子系统的依赖度很高,集成的零部件也比传统机械式的复杂。最主要的是看起来显得高级,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至于能够减少风阻和油耗,在他看来更多是宣传的需要。

目前,隐藏式门把手暴露出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问题,带来潜在的逃生和救援风险。

上述问题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无明显、统一标志,增加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4 月 26 日,一辆问界 M7 新能源车在高速行驶时追尾,导致车辆前机舱起火。5 月 6 日,AITO 汽车发布的《关于山西省侯平高速路段交通事故中问界新 M7 Plus 相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回应了四点疑问,其中涉及关于碰撞后车门是否能打开的问题时,提到碰撞发生后,由于前机舱及乘员舱内电源线及信号线瞬间被切断,门把手控制器无法收到弹出信号,施救人员只能破窗,通过拉动机械车门内把手打开车门实施营救。

早在 2019 年,美国也曾发生一起因隐藏式门把手导致救援困难的事件。麻醉师 Omar Awan 驾驶特斯拉 Model S 发生交通事故,救援人员在试图打开车门时遭遇阻碍,最终车内起火,造成人员伤亡,特斯拉也因此被诉至法庭,成为全球首例因隐藏式门把手导致车内人员死亡的案例。

此次,《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聚焦潜在逃生、救援风险。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能够防止门把手的误作用,从而降低乘员跌落风险;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该标准适用于 M1 类、N1 类汽车和多用途货车的车门把手,其他车辆车门把手参照执行。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起草单位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周期为 22 个月。

2024 年 8 月,吉利汽车向行业开放新能源汽车隐藏式门把手解锁的相关核心技术。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对《财经》表示,希望与全行业一起,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平权,更好地保护车辆安全和乘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随着《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推进,汽车门把手的设计有望从追求科技感转向安全优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财经汽车 ",作者:李佳屹;李皙寅,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