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谁都可能碰到另一个“董小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会遇到“4 4”的董小姐,这才是让人细思极恐的。
真没想到,男医生肖飞被妻子举报脚踩6只船的桃色大瓜,炸出董小姐这个“学术妲己”,成为网民口中扰乱医圈的极致标本。
网络配图
董小姐凭令人称奇的私生活以身饲“鬼”,揭开行业产-学-研“4 4”的系统性黑幕。本来是医学教育多元化,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探索,却成为吃资源走捷径的漏洞。
现在已有媒体挖出更多的艺考生,通过这种渠道进入顶级三甲医院工作,不少项目被迫将“4 4”的公示网页关闭……
不过,最新消息出来了,卫健委宣布正式启动调查,相信很快会有结果。
今天不想八卦肖医生日理万机,仍脚踩几只船的桃色新闻,也不去义愤填膺声讨那些“董小姐”们,只想聊跟我们普通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儿。
其实,我今天想说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会遇到“4 4”的董小姐,这才是让人细思极恐的。
记得疫情期间,我因年度例行体检发现胆囊结石,特意花高价挂专家号,去北京某顶级三甲医院复查。
当值医生检查完后,非常紧迫地要求我立即住院,将整个胆囊切除,并当场开出了住院申请单。
还煞有介事地说,能找他看病做手术是我的荣幸,他已经成功做了多少台手术云云……
由于此前从未有任何症状,我不放心这个诊断,又去挂了几个其他专科医院的门诊,都一致认为现在结石不大,而且从未疼痛,切除胆囊的诊断很不妥。
一场惊魂过后,我的胆囊保住了,这几年也未有任何不适,不然真要上了手术台,林叔现在就是一个没胆的人了!
我不知道这属于正常的医学诊断分歧,还是碰到另一个走野路子的“董小姐”。
发生在我身上的另一个切身经历,更是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几年前我一直待在海外,因饮食不习惯,一直以甜面包为主食,可能是糖分摄入过多,导致新陈代谢出现紊乱,四个眼角都浸出一片黄瘤。
虽然回国后慢慢调整过来,但被医生诊断为睑黄瘤,症状一直没有消失。每次见朋友,都被盯住眼睛看,让人颇为烦恼。
去北京著名的空总皮肤科就诊,医生说需要激光治疗,来回跑很多次,而且对治疗效果不保证,未来很有可能复发,让人很犹豫。
放弃这家医院后,我不得不去了北京另一家顶级三甲医院,一个女医生看完后,给出详细的诊疗计划。
她要求我住院治疗,要想彻底根治,必须动手术割除皮下脂肪瘤。她接下来的几句话,让我马上就产生逃跑的念头。
她说,这个手术花费不少,最关键的是存在风险,一旦手术刀不成功,就会导致眼睑下垂外翻,非常影响个人形象。
她说完这句话,我马上就联想到故乡一个眼睑外翻的老人,每次看到他,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流眼泪,不知道是同情,还是视觉冲击太强。
充满戏剧性的是,后来我看到病友推荐的一款中药药膏,仅仅花了190多元,结痂2个多月后,让人烦恼的睑黄瘤就已消失不见。
还有一个意外惊喜是,困扰我十多年的两个大眼袋,在这次治疗中,也被慢慢吸收消弭于无形。
所以,现在的我无比庆幸,没有去无端挨这两刀!
我不敢臆断这些医生也是“4 4”的董小姐,也许医院有自己专业的诊疗标准,而我只是幸运而已。
就算在医疗资源如此发达的北京,我们也很难笃定地说,不会遇到另一个“董小姐”,所以就更需要擦亮眼睛。
也希望卫健委在查清真相后,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还白衣天使一个清朗的天空。
电影剧照
像“董小姐”这种学经济的海归,以前回国后一般都会进高薪的金融业,可能现在大环境不好,居然开始卷入门槛如此之高的医疗行业,的确让人咂舌。
那些头上自带天线的公举、公子们,不知道还会攻入哪些行业?
林叔,前资深互联网人,北京某大厂工作15年,40多岁提前退休,现各地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