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奶奶82岁创业欠债千万,10年还清2077万,91岁一句话网友点赞
在浙江丽水的街头巷尾,人们常能看到一位佝偻着背的老太太,推着三轮车叫卖羽绒服。
她叫陈金英,今年94岁,曾是乡镇卫生院的“赤脚医生”,退休后却一脚踩进了创业的泥潭——欠下2077万巨债。
其实那是只需要申请一下破产,陈金英就能轻轻松松合理合法摆脱债务,守着自己已经赚到的两套房养老。
然而,这位老人用了整整十年来为自己的失误负责,用一针一线、一砖一瓦,把“欠债”二字从人生字典里彻底撕碎……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齐鲁晚报】【中央政府长安剑】【钱江晚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网协吕梁】(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创业成功,却一夜破产
1984年,54岁的陈金英从卫生院退休。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她却闲不住。行医时,她发现许多老人冬天关节疼得直不起腰,市面上却找不到一件轻便保暖的羽绒服。
一咬牙,她掏出3000元积蓄,租下300平米的民房,带着几个工人创立“兴华羽绒服厂”。
起初,她的羽绒服因“90%含绒量”和护腰设计爆火,年销售额破千万,甚至豪掷1600万扩建厂房,成了丽水商界的“老年服女王”。
那时的她,捐款超百万,荣誉证书堆满柜子,连汶川地震都捐出大批羽绒服,风光无限。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电商冲击传统市场,陈金英的羽绒服因款式老旧滞销,库存堆积如山。
2011年,80岁的她被迫关厂,欠下2077万巨债——包括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甚至亲戚的借款。
有人劝她申请破产,“法律允许,何必硬扛?”她却瞪圆了眼:“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这辈子腰杆不能弯!”
还债硬扛,10年辛苦度日
陈金英二话不说,卖掉新建的厂房、市区两套房,还了部分债,可还剩350万缺口。81岁的她,带着几名老员工,租了间小作坊,白天踩缝纫机,晚上摆地摊,寒冬腊月裹着羽绒服睡在街头。
债主曾带十几个壮汉堵门,她攥着卖衣服攒的2000元,连外孙的压岁钱都搭进去;老伴病逝前想去韶山看看,她却因“欠着债不敢旅游”,成了终生遗憾。
陈金英的羽绒服款式老旧,颜色灰扑扑,年轻人瞧不上,老年人嫌土气。她每天5点起床,啃冷馒头充饥,摆摊到天黑,一件衣服卖50到200元,利润全填进债坑。
2017年,87岁的她被媒体报道,标签诚信奶奶冲上热搜,网友惊呼:“这剧情电视剧都不敢编!”
阿里公益闻讯赶来,联合当地商家无偿代销,网红直播带货,闲鱼清仓引流……一场互联网爱心接力,让库存羽绒服销量从日均几十件飙到单日3万。
2018年,她还清银行贷款,在店门口贴出感谢信,大红纸上是满满的喜庆。
2021年2月5日,90岁的她颤抖着还完最后一笔7万元欠款,笑得像个孩子:“今年过年真高兴啊!”
官方点赞,网友却破防了
陈金英的故事被央视、《人民日报》等官媒轮番报道,她拿下“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最美浙江人”等荣誉,评委会称她“羽毛虽轻,可载千斤信诺”。
网友评论更戳心:“年轻人负债就‘躺平’,看看奶奶,活该她上热搜!”“她卖的不是羽绒服,是成年人的‘良心说明书’。”“原来‘一诺千金’不是成语,是陈奶奶的银行流水。”
就连商业圈也受震动:义乌市场把“诚信羽绒”当品质标签,丽水推出“诚信商户”认证,企业凭此可获贷款优惠。
还清债务不等于以后都不做生意了。91岁的陈金英终于“无债一身轻”,却转身把店铺改成公益站,给养老院送羽绒服,残疾人来买直接免费。
有人问:“不享清福图啥?”她指着墙上的“兴华”招牌:“只要能动,就得对得起这块牌子!”
如今,完成任务的她带着老伴的遗照去了韶山,了却心愿。她说:“钱还完了,但‘信’字不能退休。”
4月10日,孝义市人民法院再次曝光了23名老赖,其中有人仅仅被执行2300元却不愿偿还,不免让人再次想起为了还钱操劳的陈金英。
若是人人都能像陈金英一样勇敢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哪里还会有老赖呢?
结语
陈金英的故事,没有逆天改命的爽文套路,只有一针一线缝补诚信的笨功夫。她用十年证明: 人生最大的破产不是债务,而是良知的“坏账”。
在这个“老赖”频出的时代,这位九旬老太用2077万的真金白银,给所有人上了一堂“诚信补习班”,腰可以弯,但脊梁不能塌;钱可以欠,但良心不能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本文信息来源:【齐鲁晚报】【中央政府长安剑】【钱江晚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网协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