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工业遗存“存旧炼新”赋能城市新地标

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

在浩浩荡荡的城市更新背景下,那些曾为城市发展作出不朽贡献的老工业区,也亟待探索创新升级之路。面对“工业遗存”保护与再利用这一特殊命题,在杭州半山西麓,大运河杭钢公园提供了一份别具一格的“解法”。

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4月28日,2025“Play Ground”大运河杭钢公园潮流生活嘉年华暨高炉开业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将以文化、科技消费的新风尚与产业升级的新方向,推动创意经济与遗存空间深度融合,在全新IP“Play Ground”的加持下,园区将组织30余场活动,聚人流、促消费、创文化,实现园区“焕”彩新生。

大运河杭钢公园焕新开业。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1958年,浙江钢铁工业史上第一炉铁水从杭州钢铁厂一号高炉中奔涌而出。至2015年,为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保升级,杭州半山钢铁基地完成最后一道生产工序,钢花熄灭。随后,杭钢工业旧址综保工程启动,杭州钢铁厂逐步转型为如今的大运河杭钢公园。

大运河杭钢公园引入多项业态及活动。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据了解,大运河杭钢公园在原杭钢厂区的基础上采取“轻触式改造”,一期规划中保留高炉、焦炉、筒仓等标志性工业遗存,并新建了多幢锈红混凝土建筑,与遗存建筑串联成线,促进工业遗存、运河工业文化和杭州山水文化的有机融合,实现工业遗存“在地性”的保护与重构。

大运河杭钢公园内生态绿植覆盖广泛。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活动启动仪式上,大运河杭钢公园招商相关负责人俞悦乐介绍,在保留杭钢厂区标志性建筑的基础上,相较国内其他工业遗存改造项目,大运河杭钢公园与城市主城区距离更近,生态绿植的覆盖也使其能够满足市民日常游玩打卡、文化艺术体验、运动健身等需求。而厂区内巨大空间还能够引入以科技创新、数字创新、智能创造为主导的产业,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数智文创产业新高地和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市民在大草坪上散步游玩。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杭州市商旅运河集团辰祥公司总经理章进介绍,自2024年5月大运河杭钢公园公共空间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近一年的时间里,4.5万平方米的草坪上已举办了多场万人大型音乐节,而每逢周末节假日,草坪露营的市民络绎不绝,充分拉动了杭州城北区域消费,形成“文旅产商”闭环生态。

大运河杭钢公园焕新开业。人民网记者 艾宇韬摄

放眼2025年,大运河杭钢公园以四个季度为轴,将陆续推出文化季、潮流季、户外生活季和赛博季,全年计划举办200场活动,打造沉浸式文化潮流盛宴,持续带动城市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