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癌症来临前,可能伪装成这几种常见病,千万别大意

原创 抗癌先锋九叔 39健康网

慢性萎缩性胃炎确实是癌前病变的一种,但并不代表它就会发展成癌症。

癌前病变通常指身体某些细胞或组织出现了异常变化,有癌变的可能,但还没进展到癌的程度。它更像一种预警信号,提醒你某个地方出问题了,要及时干预,以防进一步恶化。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某个异常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超过20%,就属于癌前病变范畴。以下4个病变,尤其要警惕:

健康的胃黏膜原本结实可靠,能有效保护胃壁。但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会逐渐变薄萎缩,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的腺体数量也开始减少,导致消化功能明显变差。

炎症反反复复,拖久了细胞就可能发生突变,也就是“异型增生”。

一项随访超过1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发展为癌的风险在9%~69%之间(越拖着不治、检查越不规律的人,风险越高)。

危险信号:上腹隐痛和反酸、食欲不振、腹胀等。

柔软又强韧的健康肝脏,每天为身体做着解毒和代谢工作。当出现肝硬化再生结节(RN,通常被直接称为肝硬化结节)——肝脏会开始变硬,表面长出许多小疙瘩,正常的肝组织被疤痕组织取代。

这时,不仅解毒功能会变差,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也会下降。

更危险的是,如果再发展出不典型增生结节(DN,混在肝硬化结节中,但更“突出”),说明健康的肝细胞已经受到损伤,癌变风险将暴涨!

有研究指出,不典型增生结节直径在1-2cm之间时,癌变检出率为75%,若结节增大至3cm以上,几乎100%可被确诊为恶性病变。

危险信号:右上腹疼痛、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腹泻、蜘蛛痣等。

宫颈表面有两种上皮细胞:外面那层是扁平的是“耐磨皮”(鳞状上皮),管腔内的是柱状的“娇嫩皮”(柱状上皮)。

当宫颈长期发炎时,这些娇嫩的柱状细胞会被推到宫颈外面,与耐磨皮并列,形成“移行区”。

而在炎症的反复刺激下,移形区内的细胞会逐渐“长歪”,出现不典型增生,也就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这是癌前病变的一种,但还不是癌症。

CIN按异常程度分为三级,从轻度到重度,异常细胞会越来越失控,当整个上皮层都被异常细胞占据时,可引发原位癌,此时异常细胞虽表现出恶性特征(如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但尚未获得扩散能力,无法穿透基底膜。

若不及时治疗,这些恶性细胞就可能突破基底膜,侵入宫颈间质或更深组织(如血管、淋巴管),发展成具有扩散性的浸润性宫颈癌。

危险信号:同房后异常出血、异常白带(有血/异味)

健康的大肠内壁原本由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当出现大肠腺瘤(也称腺瘤性息肉)时,肠黏膜会形成突起的小肿块。

这些肿块就像潜伏的“危险分子”,随着体积的增大,细胞会逐渐异变、扭曲,最终可能恶变为癌细胞。

《重庆医学》的一份临床数据指出,直径>2厘米的腺瘤,癌变率高达66.67%。

危险信号:便血、腹痛、便秘、腹泻等

虽然从癌前病变发展到癌症,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如果你持续“作死”,癌症可能马上就找上门!

每吸一口烟,烟雾中的69种致癌物都可能诱发基因恶性突变,同时破坏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让癌变风险飙升。

而酒精中的乙醛(1级致癌物)则会损伤DNA,增加癌变几率,尤其是肝硬化患者。

如果烟酒不离身、双管齐下,这种伤害更是雪上加霜。

你可能经常遇到肠炎、胃炎这些"小毛病",但千万别觉得炎症只是小事。医学研究发现,很多癌症最开始就是从这些反反复复的炎症演变来的。

当身体某个部位长期发炎,细胞里的DNA便会不断受到破坏、细胞修复功能也会被影响。

持续几个月或几年后,原本正常的细胞就容易黑化"叛变",增加恶变几率。

重口味饮食也是癌症的重要推手,比如常吃烧烤、炸鸡这类食物,高温煎炸时产生的杂环胺和多环芳烃,会灼伤肠道黏膜并诱发癌变。

而咸鱼、腊肠等腌制肉,里面藏的亚硝酸盐会和胃里的物质结合,转化成强致癌物亚硝胺直接攻击消化道。

长期高盐高脂饮食还会腐蚀胃壁引发慢性炎症或加速脂肪肝生成,增加癌前病变几率。

当你熬夜或睡不够,第二天变得烦躁、焦虑,这可能是身体在向你敲响警钟。

长期这样,不仅会拖垮你的免疫系统,还会因情绪不稳导致压力激素飙升,进一步削弱身体的防御力。

结果就是——炎症难消,异常细胞沉积扎堆,时间一长,癌症风险自然就增加了。

很多人查出小息肉、结节,觉得“不痛不痒”就不去复查,这种想法非常危险。

有些病变表面风平浪静,背地里却在悄悄蚕食你的健康,等有感觉时再去看,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比如结直肠息肉是大肠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但它早期通常无症状,需要筛查才能发现,很多人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

而有些人在发现癌前病变情况后,因害怕手术或对医生不信任,转向所谓“偏方”,钱花了一大笔,病却越拖越重。

癌前病变的“恶化”绝非必然,只要及时发现及早干预,我们完全有可能逆转危机!

早期筛查需结合影像学、内镜、细胞学及分子检测,不同病变的推荐方法如下:

肝癌前病变可做腹部超声+甲胎蛋白(AFP)筛查,肝硬化患者应每6个月查1次。而普通人可每年做一次肝功能血检及腹部B超,查看肝脏是否有异常。

大肠癌早期症状大多较为隐蔽,难以发现,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5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每1年进行1次肛门指检;普通人群每年进行1次粪便潜血检查。

胃部病变则可通过胃镜观察黏膜病变,如有萎缩性胃炎,应每1-2年复查胃镜。

宫颈癌早期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建议21岁以上或有性生活的女性每3年做1次TCT(宫颈细胞学检查);35-64岁或长期吸烟的女性每年做1次TCT+HPV(人乳头瘤病毒)联合筛查。

烟酒对任何病变都是一种“威胁”,为了我们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最好戒烟、限酒。

首先可以慢慢减量,从今天开始少抽1根。比如平时一天抽8根的,今天就抽7根,明天抽6根......循序渐进,改变吸烟习惯。

烟瘾上来的时候,先别急着掏烟,喝口水或者嚼个无糖口香糖转移一下注意力。

如果实在戒不掉,别硬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试试尼古丁替代贴片,或者戒烟药物(如安非他酮)。

对于喝酒,叔的建议是能不喝就不喝,但如果有些场合实在推不掉,或是酒瘾太大很难完全戒掉,记住:

喝酒前先吃些主食垫胃,边喝酒边多喝水稀释酒精,但不要混酒喝。

以下食物具有天然的抗氧化功效,能帮助减轻体内炎症,平时多让它们出现在餐桌上:

番茄(煮熟更佳)、西瓜中的茄红素有助于抗氧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增强免疫力。

葡萄、浆果和花生富含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洋葱、苹果中的槲皮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特性、能够调节细胞信号通路、增强免疫功能。

西兰花、花椰菜和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吲哚 - 3 - 甲醇和萝卜硫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功效、能调节激素代谢和机体解毒酶系统,降低癌症发病风险。

除了蔬果外,绿茶富含茶多酚和儿茶素,也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建议每天饮用3杯(240毫升),注意不要空腹喝茶或是喝太浓的茶。

好的睡眠是身体的绝佳修复师,它能帮助增强免疫力、减少炎症,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可以这样做:

睡眠时长建议:上班族,晚上10-11点入睡,睡足7-8小时;老年人,保证6-7小时睡眠,中午适当补个觉;学生党,最好9点半前睡觉,8-10小时的睡眠对成长至关重要。

提升睡眠质量小贴士:晚餐最好吃的清淡一些,太过油腻容易让肠胃加班工作,影响入睡。睡前记得放下手机、调暗灯光,让安静与黑暗带你更快进入梦乡。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保持乐观又稳定的情绪也是对抗癌变的关键。压力大时,不妨试试“4-7-8呼吸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平时也可通过晒太阳、逛公园的方式舒缓情绪,每天20分钟就能有效提升血清素水平,抬高你的快乐指数。

参考资料:

[1]Anand, Preetha, et al. "Cancer is a preventable disease that requires major lifestyle changes."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5.9 (2008): 2097-2116.

[2]郭仁宏. 癌前病变究竟离癌有多远[J]. 江苏卫生保健,2020(9):6-7.

[3]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等.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

[4]邹天慧,廖晓宏,陈萦晅.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预警、早期诊断与预防[J]. 临床荟萃,2019,34(5):407-41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19.05.005.

[5]郭石. 大肠腺瘤与大肠癌[C]//2008年全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暨消化内镜新进展学术会议暨福建省第六届消化内镜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66-66.

[6]林伟,王波.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7):15-1

[7]郭丹,张兴明,朱代华. 大肠腺瘤癌变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2006,35(11):1019-1021.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06.11.029.

[8]唐学磊,贾金华,苏杏满.子宫颈不典型增生诊断与治疗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2):128-128F003,F004

《癌症来临前,可能伪装成这4种常见病!千万别大意》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