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原创 打疼了才知道哭?被中国“冷落”3年后,该国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

近期,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因一系列事件陷入紧张复杂的局面,其中欧盟代表立陶宛向世界贸易组织(WTO)起诉中国所谓“歧视性贸易”措施一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这场贸易争端的背后,实则隐藏着立陶宛在涉台问题上的严重错误行径。其背后的利益纠葛与政治博弈,值得深入剖析。

中国始终是国际贸易规则的坚定维护者和践行者,面对欧盟的无端指控,中方立场明确,强调应基于事实明辨是非。2024年 1月底,欧盟以“技术原因”为由,暂停了与中国在WTO 的诉讼程序。根据相关规则,若该程序不恢复,此案件将自动失效。据外媒报道,欧盟内部正就放弃这一诉讼展开讨论,这一动态背后的深意耐人寻味。事实上,这场贸易纷争的根源,正是立陶宛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错误行为。

时间回溯到2021 年8 月,立陶宛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与善意提醒,执意宣布允许在其首都维尔纽斯设立“驻立陶宛代表处”。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完全背离了中立两国建交公报中的政治承诺,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挑衅。中国决不容忍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个人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参与或支持台湾分裂活动,立陶宛的这一错误举动,无疑触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红线。

中方迅速且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等。作为回应,中欧班列也自此不再停靠立陶宛。立陶宛作为一个高度依赖进出口贸易的欧洲小国,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后,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数据显示,2024年立陶宛工业产值同比降低了6.4%,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都出现了衰退迹象,失业率上升、企业亏损加剧,经济形势愈发严峻。残酷的现实让立陶宛的决策者们开始反思其外交政策,深刻意识到盲目卷入大国竞争漩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如今,随着立陶宛国内政治局势发生变动,新一届政府能否及时调整对华政策,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最近的议会选举中,“反对党”社会民主党胜出。其总理候选人虽公开承认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是 “重大外交错误”,但在关键问题上却含糊其词,并未明确表示是否会更改代表处名称。尽管立陶宛方面多次释放出寻求恢复与中国全面外交关系的信号,但中方始终保持着谨慎态度,明确强调:评判双边关系能否改善,关键要看立陶宛的实际行动,而不是空泛的表态。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坚定不移,“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中国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治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立陶宛若想走出当前困境,就必须认清形势,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用实际行动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创造条件。

未来,中立两国关系的走向,完全取决于立陶宛能否以切实行动履行承诺,修复已经受损的双边关系。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和平、友好、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愿意与立陶宛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但如果立陶宛仍然执迷不悟,继续在涉台问题上“玩火”,那么等待它的,必将是更加严重的后果,其自身利益也将遭受更大损失。希望立陶宛能够早日认清现实,做出正确选择,重回与中国友好交往、互利合作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