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1%!美国关税“核弹”砸向柬埔寨,光伏产业要凉?
4月21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对柬埔寨太阳能产品征收高达3521%的惩罚性关税,这一税率刷新了国际贸易史上的“天价”纪录。这场始于2024年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终以柬埔寨企业“拒绝配合调查”为由,将税率推至令人咋舌的程度。
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柬埔寨太阳能板出口额同比暴跌57.8%,而美国曾是其最大出口市场。更讽刺的是,美国商务部承认,这一关税本质是针对中国光伏企业通过东南亚“曲线出口”的遏制——柬埔寨80%的光伏产能由中资企业主导,美国试图通过“杀鸡儆猴”切断中国产业链。
这哪是贸易保护,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产业绞杀”!柬埔寨一家光伏厂的工人无奈表示:“刚建好的新产线还没转热就要停工,下个月工资都不知道在哪。”这样的场景正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的工业区反复上演。Hounen Solar等企业因3521%的关税直接停产,数万名工人面临失业危机。而美国所谓的公平竞争逻辑,完全建立在扭曲的政治操弄之上:柬埔寨企业拒绝配合调查的原因,竟是美方要求提供涉及中国母公司的核心技术数据,这种“霸王条款”换谁能接受?
美国的“自残式”关税正在反噬自身。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警告,77%的美国光伏组件依赖这四国进口,关税将导致项目成本飙升30%,直接拖慢清洁能源转型进程。得州一家光伏安装商算了笔账:原本每瓦0.2美元的组件,加税后成本暴涨至7.2美元,相当于给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增加200美元电费。更打脸的是,美国本土产能仅能满足12%的需求,想完全替代至少需要5年。这哪是保护工人,分明是让美国消费者和中小企业为政治博弈买单!
美国正在用19世纪的关税大棒挑战21世纪的全球产业链。柬埔寨太阳能产业的崛起,本是全球化分工的典范——中国提供技术,东南亚负责组装,美国享受低价清洁能源。但美国却试图用3521%的关税强行割裂这条链条,结果只能是“伤人三分,自损七分”。
当越南工厂连夜将订单转向墨西哥,当柬埔寨企业开始对接非洲市场,美国正在亲手将全球太阳能市场的主导权拱手让人。更可笑的是,中国光伏企业早已通过技术授权、中东建厂等方式破局,美国的关税壁垒反而倒逼中国加速构建“去美国化”的产业链。
3521%的关税不是终点,而是全球化退潮的标志性事件。当美国政客在白宫挥舞关税大棒时,柬埔寨工人却在街头举着“还我饭碗”的牌子,这种荒诞的对比,恰恰暴露了单边主义的本质——牺牲底层民众的生计,满足少数利益集团的政治私利。
这场闹剧最终会如何收场?是美国本土产业在高关税下“虚胖”,还是东南亚国家另辟蹊径重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