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化人为何不再反对手机碎片化阅读
活动现场。江畅/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江畅)4月18日,以“文学的未来——新消费时代的阅读与写作”为主题的文学对谈活动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应松与读者共话阅读与文学创作的当代价值。
关于阅读,聂震宁认为,如今我们处于新消费时代,有许多简单、肤浅的文化产品,通过简洁、便宜、不需要花太多力气的方式就能接触到文化,如关于卡夫卡的文创产品、短视频的“三分钟读懂红楼梦”。
“以前我反对这样的阅读方式,认为这消解了阅读的本质。但现在我觉得,大家都能快乐地阅读,也未尝不可。新消费时代这样的阅读方式让读者有了更多接触阅读文化的机会,也许有人看了短视频,觉得某本书有意思,就会找书来读。”聂震宁说。
陈应松发表了对新消费时代手机阅读的看法,他认为,手机阅读会让人发现从没发现的好东西。比如在网站看诗歌、小说,网站会推荐更多的作品。“过去我也反对手机阅读,认为这样碎片化的阅读可能会害人。但慢慢地我发现,我可以从里面找到好东西,手机阅读并不害人。”陈应松说。
关于写作,聂震宁说:“文学创作是作家对于社会的惊奇发现,对于文化的惊奇发现,对于读者的某一种需求的惊奇发现。在这个阅读多层次、消费多层次的时代,作家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写什么。”
聂震宁认为,作家不能因为作品没人看,就放弃自己想写的题材,去写能赚钱的题材,这样写作会很困难。作家应当保持自己特别想写的那部分冲动,去创作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在聂震宁看来,就是不断阅读我们的时代,不断阅读当时的作品,不断阅读传统的已有的作品,然后写出自己的作品来。
本次活动由广西文化名家工作室、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系“八桂书香周·2025”重点活动之一。“八桂书香周”于2024年创办,2025年“八桂书香周”活动涵盖图书展销、文化沙龙、文创特区等多场活动,其间还将举办多场阅读推广活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