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外贸变局 各城打好“友城牌”
在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引发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一季度全国外贸50强城市名单出炉,展现出中国城市经济体的独特韧性。
从进出口总额看,上海、深圳、北京、苏州、东莞、宁波、广州、金华、厦门、青岛名列前十,从增长速度看,防城港(58.9%)、郑州(42%)、济南(22.6%)位居前三。
新语号发现,在全力化解外贸领域风险,降低贸易摩擦负面影响的时候,不约而同,天南海北的城市都选择打好“友城牌”。
4月15日至4月18日,2025年成都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举行;几乎同一时间,“广州国际友城文化艺术团”前往温哥华,纪念两城结好40周年;随后,“2025武汉国际友城交流周”正式启动……
这种“以友城促外贸”的策略创新,折射出中国外贸城市的转型智慧。当关税壁垒割裂传统贸易通道时,基于人文交流形成的信任网络,正在成为支撑全球经贸往来的“新型基础设施”。
成都 城市图
1
地缘——
友城“带货”近距离
从增速第一的防城港市, 新语号 看到口岸边境城市与友城互动的直接效果。
防城港市东兴市作为与越南广宁省芒街市海陆相连的中越边境国门口岸城市,与芒街市缔结国际友城关系以来,双方在经贸、旅游等领域均保持高频互动,联合承办中越北仑河二桥口岸开通仪式,并创新性开展地方层级联合招商引资推介活动,进一步推动防城港经济的增长。
东兴口岸二桥
同列榜单的沈阳,则凭借与日韩地缘相近的优势,持续深化与日韩友城交流和经贸合作。总部位于日本川崎市的东芝电梯株式会社在沈阳投资成立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在沈阳市与日本札幌市共同举办的“北海道——沈阳经贸周”上,沈阳重点推介项目175个,并洽谈对接蔬菜加工、畜禽加工等项目48个,洽谈金额达4.5亿美元。
2
枢纽——
友城“带货”提效率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欧班列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这也给外贸大市武汉与友城德国杜伊斯堡的经贸合作带来巨大的增长。如今,从武汉出发的班列抵达杜伊斯堡的多式联运集散码头后,火车上的集装箱还会被巨大的吊车装卸到驳船、卡车上,再被运往荷兰、丹麦、比利时、法国等西欧诸国。成功带动新能源车、光伏、锂电池等武汉制造“新三样”在欧洲市场的增长。
中欧班列 图据武汉商务
通过交通枢纽加强与友城的合作,此次排名第12的成都与比利时弗拉芒·布拉邦省的“反向物流”方案同样值得关注——利用成都至布鲁塞尔货运航班返程空载率高的痛点,比利时企业将啤酒、巧克力直供西南市场,成都则通过跨境电商将电子信息产品反向输送至欧洲。这种“物流 数据”的双轮驱动,可以使两地贸易效率极大提升。
3
友城 “带货”增友谊
文化交流不仅让城市与友城的人民心贴得更紧,也促成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苏州风景园林文化就是拉动出口的一张靓丽名片。
自1979年完成出口美国的“明轩”庭园工程之后,苏州相继完成在加拿大温哥华中山公园的“逸园”、在美国波特兰市的“兰苏园”、在新加坡的“蕴秀园”、在美国纽约史泰登植物园内的苏州园林“寄兴园”等,实现遍布欧洲、美洲、亚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苏州园林出口工程40余座。
青岛市构建“友城合作,共创未来”对外交流品牌,成功举办多场与德国雷根斯堡、德国奥尔登堡、法国布雷斯特、希腊比雷埃夫斯等欧洲友城的对话交往活动,有效推动青岛市与欧洲友城在经贸往来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雷根斯堡民众在“机遇中国”系列活动现场了解青岛
4
趋势——
友城合作从双边走向多边
位列榜单首位,上海不仅国际友城数量名列前茅,也在探索友城交流新形式和新内容上走在前列。
据媒体,上海正积极将优势资源“嵌入”友城平台,形成“友城关系推动项目合作,项目合作夯实友城关系”的“友城 ”格局。其中,上海推动上海、长崎、釜山形成“三边城市合作交流机制”,并以友城为平台参与多边国际城市交往。“你的朋友也可以成为我的朋友,让上海的朋友更多。”市政府外办工作人员陈怡说,上海与友城正形成“1 1 1>3”的合作模式。
鸟瞰上海临港新片区
深圳、北京吸引跨国公司在城市建设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的做法同样值得关注。
跨国公司旭化成选择在深圳打造“共创中心”,与中国汽车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携手研究解决方案;国际医药巨头阿斯利康也在北京亦庄设立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与合作方在京成立合资企业并引入全球创新疫苗。
“吸引跨国研发机构落户,实质是推动城市创新生态的国际化升级。”深耕研发行业20余年的实验室研究员张超表示,通过与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城市既可催化本土技术迭代与人才集聚,又能借助跨国企业的市场触角构建全球创新网络。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外贸大市与友城之间的深厚合作基础与民意纽带,正成为破解贸易壁垒、重构国际分工的关键抓手。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来源 城市新语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