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用电负荷将猛增 川渝共筑“西电东送”能源新枢纽
上游新闻记者4月19日从重庆市能源局获悉,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引领下,川渝两地正携手并进,共同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打造“西电东送”能源资源配置枢纽。其中,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建成投运,无疑为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注入了强劲动力。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工程自2024年底成功投运以来,已成为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它实现了四川、重庆两地的特高压交流联网,将川渝断面输电能力从600万千瓦大幅提升至1000万千瓦,这一跨越式的提升,不仅显著增强了川渝电网的优化资源配置和安全运行能力,更为“西电东送”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预测,2025年,四川、重庆的最大用电负荷将分别达到约7500万千瓦、3420万千瓦,较2020年增长48%、39%。这一迅猛增长的用电需求,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建成,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连接了四川、重庆的电源和负荷中心,实现了两地十余年的特高压交流联网构想,大幅提升了四川水电通道的送出能力480万千瓦。这一工程的实施,不仅显著提升了川渝电网跨省跨区灵活互济能力,还有效增强了西南电网系统的稳定性、运行可靠性和资源配置能力,有力提升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整体电力保障能力。
川渝两地能源资源禀赋各异,互补性强。四川省能源资源较为丰富,以水电为主,但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川西地区;而重庆市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发电装机以火电为主,用电缺口日益增大。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建成,有效打破了这一瓶颈,实现了四川水电资源向重庆等负荷中心的大规模输送,缓解了重庆的用电压力,同时也为四川的清洁能源找到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投运更是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四川作为我国清洁能源大省,拥有丰富的水电、风电和光电资源。该工程的投运,促进了川渝两地清洁能源的多元开发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这一工程也为后续疆电(南疆)送电川渝工程、川渝特高压交流加强工程等重大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了西南立体枢纽大电网的构建。
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而言,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电力保障能力,更将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电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两地电力市场的互联互通和优势互补将进一步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保障。同时,这一工程的实施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对于两地老百姓而言,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同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随着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断提升,居民用电将更加便捷、安全。特别是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川渝电网的互联互通和优势互补将有效缓解电力紧张局面,确保居民正常用电需求得到满足。此外,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利用还将降低居民用电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上游新闻记者 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