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山之门》用文学记录一个山村的“山乡巨变” 李敬泽点赞:兼有地方志和民族志品格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羌山之门》发布现场
随着4·23世界读书日的日益临近,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4月19日,在四川北川石椅羌寨广场,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羌山之门》新书发布会在此举行。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鲁娟,《文艺报》总编辑刘颋先后致辞,分别从出版意义、地方发展、文学价值等角度评价了《羌山之门》的价值和意义。
《羌山之门》研讨现场
《羌山之门》作品创作研讨会在石椅羌寨杨华武工作室举行。作者陈霁详细介绍了创作过程中走访村民、核实细节的经历,展现了文本的真实性与感染力。嘉宾们围绕作品展开深入研讨,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总编辑刘颋从文学叙事角度分析,认为作品通过生动的个体故事,将乡村振兴的宏大主题转化为可触摸的情感体验;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综合处处长赵宁肯定了作品对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深度记录;石椅村干部群众代表也分享了书中故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慨文学让石椅村的奋斗历程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2023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羌山之门》从历史、地理、民俗等多个角度描写了石椅村的全貌,全景展现了石椅村由闭塞山村到文旅示范村的蜕变,是一部蕴藏中国乡土变迁密码的佳作。
《羌山之门》
该书得到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作家阿来的推荐。李敬泽在推荐语中透露,2023年,他曾去到北川石椅村,做客央视《山水间的家》节目。“看山川形胜、探历史沿革,感慨于这个村庄真是以小概大,如果好好写一部村史,把这个村写透,其实可以是一部大书,见出新中国以来、新时代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运动如何具体而微地搅动、塑造着基层和村庄,而一个村庄的生计、日子和治理又是如何在自身的根脉上生长,一方水土如何生机勃勃地回应着历史和时代。这样一部书,于我只是闪念而过,我写不出来,但陈霁终于把它写出来了。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报告文学,这是一部微观史,横跨文学和人类学,兼有地方志和民族志品格。陈霁以耐心周详的田野调查、心心相印的对话和体验、高可俯瞰山川大势低可领会青萍之末的深思熟虑,写出了这一部《羌山之门》。”
阿来的推荐语则这样评价,“悬崖阻绝的地理困局,七届村支书接力前行的纵向流转,羌汉乡亲水乳交融的横向交织——一个村庄的三维坐标,构成了一个精妙的叙事容器。这种历史纵深感赋予了文本史诗般的厚重,让一个村庄的命运成为解读中国乡土变迁的密码。因此,我们有理由说,《羌山之门》是一部兼具田野调查深度与文学审美价值的纪实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