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以浓郁“乡风”展现中国画“墨韵”
丹霞映彩 张英
高巧生的《林麓幻彩乡》以飞机、纸飞机为线索连缀山野风景、建筑林木,充满趣味性;孟德平的《水墨乡情》以俯视视角描画土楼,“覆盖”在其上的高空作业工人和纯黑电缆比例夸张,构图富有巧思;谢文霞的《古今艺园》以中式桌椅对应可爱猫咪与笔记本电脑,图像的并置并不突兀——4月7日至6月6日,由中国美协、山东省文联、菏泽市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乡风墨韵——中国画作品展”在山东省菏泽市李荣海美术馆举办。百余幅作品以浓郁“乡风”展现中国画“墨韵”。
本届展览以“牡丹文化”“黄河文化”“乡村振兴”和“美丽山河”为主题,汇集了全国各地近5000幅中国画作品,经组委会专家遴选,最终评选出177幅入展。美术家们既描绘了牡丹雍容华贵的盛世气象,又生动歌颂了奔流东去博大壮阔的母亲河;既记录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景象,又抒写了山河壮美的时代新貌。每一幅饱含乡土气息与时代温度的画作,都体现了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蜕变与新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让中国画艺术在新时代语境下找到了全新的价值与意义。
“主题明确的绘画种类、创作题材、创作形式和创作理念,决定着这个展览在美术界的关注度和生命力。”菏泽市李荣海美术馆终身名誉馆长李荣海说。在展览中,创作者从热爱的土地中充分汲取营养,以时代发展、家乡巨变、乡村振兴等为绘画创作的主题,表现新时代乡村生活的生产劳作、民俗活动、节日风情……抒发了创作者对生活、生命的切身情感,充分展现出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时代景观。
展览作品充分说明,乡土题材绘画的内容选择、画面构成,更可以在传统与现代、共性和个性中寻找平衡点,在成为人们情感表达和记忆眷顾的同时,引发公众对乡土社会人文价值构建及塑造的进一步思考和审视;乡土题材美术创作乃至整体而言的当代美术创作,讲述的不是画家自身的故事,而应是和国家社会息息相关、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故事。“乡风墨韵”展览的作品所代表的当代乡土题材美术,展现出中国人对和谐、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也让这种题材作品具有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是民族精神在平凡朴素的日常生活中生动而鲜活的展现。
连续五届在菏泽举办的“乡风墨韵”展览,不仅受到菏泽人民的欢迎,同时菏泽周边城市济宁、商丘、徐州、开封等地文化艺术界也高度关注。“这种‘以美为链’的探索,让展览场馆成为乡风教化的现场,让水墨丹青化作文明浸润的春雨。”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表示,“乡风墨韵”的独特魅力,在于它让艺术成为文明生长的土壤。
一如李荣海所说,“艺术的根脉扎得越深,创作的花朵开得越烈”。牡丹,既有盛世绽放的自信,又有深植厚土的坚守,更成为菏泽重要的文化象征。在展览中,李海霞的《凤灵鸣鼎同连枝》展现南国芭蕉与孔雀,王竞雪、阎彦的《黄河之畔竹韵生》呈现灰色调的清雅花鸟,冯岩的《黄河育大地 花开万里春》敷色艳丽、国色天香……诸多以花鸟特别是牡丹为主题的作品,凝结成“乡风墨韵”展览中花团锦簇的盛景——如今,菏泽正以牡丹为媒,将文化基因转化为振兴动能。因而“乡风墨韵”这个展览品牌,就如王平所说,将在牡丹文化精神的滋养下,继续以丹青为舟,驶向“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深蓝海域;以乡愁为火,点燃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璀璨星河。
作者:张亚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