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反恐防恐,这些知识你要知道!

反恐防恐,这些知识你要知道!

今年的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反恐怖工作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做好反恐维稳工作事关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了解反恐防恐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什么是恐怖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什么是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是指恐怖主义性质的下列行为:

(1)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活动的。

(2)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或者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的。

(3)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

(4)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的。

(5)其他恐怖活动。

什么是恐怖犯罪?

所谓暴力恐怖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手段或以强暴手段相威胁,以特定的或不特定的人或物为侵害对象,蓄意危害他人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攻击型犯罪行为。

具有以下特征的暴力案件可认定为严重暴力恐怖案件:

(1)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危害国家安全是指危害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安全,意图改变国家宪法规定的基本社会制度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是指危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2)具有鲜明的反社会性。

(3)呈现出高度的组织性。

(4)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是我国法所保护的最重要的法益,严重暴力恐怖案件正是对这两个重要法益的侵害。

(5)犯罪手段激烈残忍。

公民应当认识到,国家反恐是对每个公民生命、财产负责任的做法,公民有责任进行配合。

(1)不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2)不制作、传播、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

(3)积极配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爆炸物可能放置在什么地方?

(1)标志性建筑物

标志性建筑物或其附近的建筑物内外。

(2)重大活动场所

如举行大型运动会、检阅、演出、朝拜、展览等场所。

(3)人员密集场所

人口相对密集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剧院、宾馆、运动员村、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学校等。

(4)公共娱乐场所

宾馆、饭店、洗浴中心、歌舞厅及其他易于隐蔽且闲杂人员容易进出的地点。

(5)其他易于接近场所

易于接近且能够实现其爆炸目的的地点。地点如医院公园、风景名胜区等。

(6)各种交通工具

如汽车、火车、地铁等。

(7)其他日用品

行李、包裹、食品、手提包及各种日用品之中。

(1)状态异常

旧车无牌照或遮挡车牌、车窗门锁有撬压损坏痕迹、车体损伤异常、夜间停车长时间着车熄灯。

(2)停留异常

在禁止停车的水、电、气、热等重要设施附近以及繁华路口、转弯处停车。

(3)人员异常

乘车人员较多,神色惊慌、东张西望,见到有人接近刻意躲避。

(4)行驶异常

在非机动车道区域快速行驶,行驶轨迹左右摇摆、忽快忽慢等异常行驶。

(5)物品异常

车内装载物品属于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腐蚀等危险品,大量管制刀具,物品包装异常等。

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了生物恐怖袭击?

(1)事件区发现不明粉未或液体,被遗弃的容器和面具,发现大量的昆虫尸体。

(2)微生物恐怖袭击后48-72小时或毒素恐怖袭击几分钟至几小时,出现规模性的人员伤亡。

(3)在现场人员中出现大量相同的临床病例,在一个地理区域出现本来没有或极其罕见异常的疾病。

(4)在非流行区域发生异常流行病。

(5)患者沿着风向分布,同时出现大量动物病例等。

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了化学恐怖袭击?

(1)异常气味,如大蒜味、辛辣味、苦杏仁味等。

(2)异常现象,如大量昆虫死亡、异常的烟雾、植物的异常变化等。

(3)异常感觉,一般情况下当人受到化学毒剂或化学毒物的侵害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如恶心、胸闷、惊厥、皮疹等。

(4)异常物品,如发现被遗弃的防毒面具,桶、罐和装有液体的塑料袋等。

紧急撤离危险现场应注意什么?

(1)保持镇静,判明所处位置,及时撤离。

(2)善选通道,不要使用电梯。

(3)迅速撤离,不要贪恋财物,重返危险境地。

(4)防护避险,用物品遮掩身体易受害部位,不靠近窗户玻璃,不要逆着人流前进,以避免被推倒在地,发生踩踏。

(5)紧抓固物,巧避藏身,溜边前行,拥挤时,如有可能,要抓住牢靠的东西,如楼梯扶手。暂时躲避,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公共场所,这些或能救命!

(1)报警开关

在公共场所,均有红底黄字的“报警开关”标志,箭头指向位置即按钮位置,下推为报警电话。

(2)灭火器

走廊配有干粉灭火器箱,上面贴有红色“灭火器”标志。

(3)安全出口

楼层内设有事故照明灯,可见清晰的“安全出口”标志。

(4)消防设施

在走廊或者楼梯有消防栓,附近配有消防带。

特别提醒

处在陌生的环境时,如入住酒店、去商场购物、去娱乐场所时,务必留心疏散通道、灭火设施和紧急出口及楼梯方位等。

(1)止血

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直接压在出血部位,直到出血停止。对于出血较多的,将止血带绑在出血部位的近心端,松紧要适度,以能止住血为宜。

(2)包扎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纱布等。包扎的方法有多种,如环形包扎、螺旋包扎、八字包扎等。根据伤口的部位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包扎方法。

(3)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的方法。将患者仰卧在平坦的地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身旁,双手重叠,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用力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5—6厘米,然后放松,让胸廓自行回弹。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开放气道的方法。将患者的头部后仰,抬起下颌,使气道保持通畅;人工呼吸的方法。施救者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向患者吹气,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吹气量以看到患者胸部明显起伏为宜。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4)固定

固定法包括使用夹板、绷带或石膏等材料来固定受伤部位,应注意保持受伤部位的稳定性,并避免过度移动或压迫。

(5)海姆立克法

对于成人,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环绕患者的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快速冲击患者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对于儿童,施救者可以将患儿抱起,用一只手捏住患儿颧骨两侧,手臂贴着患儿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患儿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施救者膝盖上。在患儿背上拍1—5次,并观察患儿是否将异物吐出。如果异物未排出,可以将患儿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施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施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施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来源:区住建委信访室

编辑:区住建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