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男子项目频繁失误,中国跳水队面临挑战

在刚刚结束的 2025 年跳水世界杯温莎站的比赛中,中国队以 8 金 3 银 1 铜的成绩收官,唯一丢掉了男子 3 米板的金牌。上一站瓜达拉哈拉站,中国队入账 7 金 4 银 1 铜,丢掉了男子双人 3 米板和男子 10 米台的金牌。连续两站赛事,中国跳水队在男子项目失守三金,于男子 3 米板、10 米台等传统优势项目上频频失误。新奥运周期下的首项大赛,中国跳水队就暴露出了多重隐忧。

" 双保险 " 不保险

本届世界杯是中国跳水队在洛杉矶奥运周期参加的第一项国际赛事,除了夺得金牌,考察新人、磨合阵容也是中国跳水队的主要目的。

男子 3 米板,中国队派出了奥运冠军王宗源打头阵,大赛经验丰富的郑九源紧随其后。双保险出战,金牌本应十拿九稳,然而身经百战的王宗源在温莎站决赛中出现罕见连续失误,前三跳动作均未达标,最终以 421.55 的总分排名第五,创下其职业生涯最差成绩。

郑九源虽然才 21 岁,但他从 2022 年开始征战世锦赛、跳水世界杯,可谓是一名老将,但他在大赛中经常出现重大失误,总是无缘领奖台。

在王宗源失误后,郑九源并未让中国队吃下定心丸,第五轮结束后还排名第一的郑九源在最后一轮又失误了,只拿到 48.75 的低分,由此痛失近在咫尺的金牌,最终仅得到一枚铜牌。事实上在上一站,郑九源状态低迷,连续 " 炸鱼 ",六跳竟然只有一跳在 80 分以上,最终排名第六。

温莎站的失利不仅是近 9 年来中国队在世界杯男子跳板项目的首次丢金,更折射出人才储备的深层危机——在曹缘、谢思埸后,中国跳水队始终未能培养出具备稳定性的新一代跳板选手。

新老交替面临阵痛

巴黎奥运会后,中国跳水队进入新周期,男子 10 米台项目面临重大人员调整。曹缘、杨昊等资深选手逐渐退出主力阵容。作为新周期重点培养对象,19 岁的朱子锋和 18 岁的程子龙首次以主力身份参加国际大赛,承担单人、双人十米台双重任务,但两位新星的国际首秀并不顺利。

在瓜达拉哈拉站,朱子锋、程子龙被墨西哥选手维拉尔 - 瓦尔迪兹以近 80 分的差距碾压,后者以 547.70 的总分夺冠,展现压倒性优势。朱子锋、程子龙分获银、铜牌。

转战温莎站,程子龙上演逆袭戏码,在前三轮总排名第五的艰难处境下,程子龙在后三轮奋起直追,每轮都拿到全场最高分,最终实现逆袭,成为全场唯一一位超过 500 分大关的选手,以 511.10 的总分夺得冠军,朱子峰以 499.40 的总分获得亚军。

两站赛事犹如过山车般的表现,既展现新生代选手的可塑性,也暴露出关键分处理能力与大赛经验的严重不足。

组合磨合不佳

今年世界杯,中国队推出胡宇康 / 郑九源这对合作不到两个月的年轻组合出战男子双人三米板。瓜达拉哈拉站两人痛失金牌,获得亚军,终结中国队该项目在世界杯九年不败纪录。温莎站,胡宇康 / 郑九源在第 5 跳出现明显失误仅得 57 分,幸运的是最终他俩以 6 分多的微弱优势侥幸夺冠,不过 388.05 分的夺冠成绩是多年来国际赛场的超级低分。这也侧面反映了当今男子 3 米板的整体水平一般,竞技水准偏低。

从这两站比赛的表现可以暴露出胡宇康 / 郑九源默契方面的劣势,赛后他们也承认两人在配合默契度上还有欠缺。新组合虽依靠同步分勉强维持优势,但动作容错率低,微小失误即可能葬送胜局。

在人才断层、组合波动的双重施压下,国际对手也在快速崛起,以上种种因素都让中国跳水队男子项目的争冠之路变得更加艰难。这三块失去的金牌已为中国跳水 " 梦之队 " 敲响了警钟。新奥运周期下该如何维持统治力,捍卫中国跳水的荣誉," 梦之队 " 需要做出改变。

文 | 记者 龙希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