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游客流量”变成“反诈力量”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浔安
近日,2025年“浙里青年说反诈”主题开放麦全省巡回宣讲活动在浙江湖州南浔古镇拉开帷幕。“开放麦”宣讲、非遗互动、反诈市集……当天,南浔古镇15个反诈摊位依次排开,现场还推出了“反诈定胜糕”“反诈馅饼”“反诈三道茶”,让游客一边欣赏非遗技艺、品尝非遗美食,一边学习反诈知识。
全省反诈巡回宣讲为何选择在南浔启动?“我们将反诈宣传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让市民和游客在领略非遗文化的同时也能学到反诈知识,全民反诈宣传氛围非常浓厚。”浙江省湖州市公安局南浔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进省级“金牌反诈宣传角”——南浔古镇反诈工作站,这里的非遗馆曾多次举办“当反诈遇上非遗”直播等非遗专场反诈宣传活动。非遗馆展示的国家级非遗湖笔制作工艺下诞生的每支湖笔上,都刻有反诈宣传标语。
“南浔的反诈宣传阵地不只在南浔古镇景区,每一个乡镇街道都在结合当地非遗文化,开展各具特色的反诈宣传活动。”南浔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充分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依托南浔古镇和18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文化底蕴,打造了具有南浔辨识度的反诈宣传品牌“当反诈遇上非遗”,创新推出反诈周边,将“游客流量”变为“反诈力量”。
善琏湖笔以笔锋“尖、齐、圆、健”著称,善琏派出所便以“四德笔锋”喻反诈,“尖”寓意敏锐识别诈骗话术,“齐”寓意多方核实信息,“圆”寓意保护个人信息,“健”寓意筑牢心理防线。“我们将湖笔制作与反诈宣传结合,既彰显了湖笔‘择毫而制’的匠心精神,又传递了‘择善而信’的反诈理念。”善琏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淡水渔都”菱湖镇,每年都会举办“渔文化”民俗节,菱湖派出所将反诈宣传与“渔”文化结合,举办“反诈渔歌会”“渔家乐反诈知识竞赛”等特色反诈宣传活动,使反诈防诈与“渔”文化一同烙印在当地百姓的心中。
朱军民是南浔区旧馆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的传承人,曾在荷兰德伦特省举办麦秆画个人画展,著名作品《麦秆山居图》成为旧馆非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代表作。热心社会公益的朱军民,结合反诈宣传元素创作麦秆画,给反诈宣传赋予艺术文化气息并成功“出圈”,收获了满满的“反诈”流量。
和孚桑基鱼塘、石淙蚕花、千金剪纸、练市大运河、双林三桥……一个个非遗IP巧妙地融入了反诈宣传中。为了让“非遗+反诈”收获更多流量,青年反诈民警沈奇辉带领他的团队,创作了“反诈+非遗”系列视频,将反诈与练市船拳、双林绫绢等南浔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让“反诈+非遗”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出圈”。
“非遗是老祖宗的智慧,反诈是新时期的刚需,两者结合反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南浔区公安分局反诈分中心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当地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发了十余类反诈非遗宣传活动,线下活动覆盖超50万人次,实现了全区电诈案件受理数、损失数、重大案件数同比下降,破案数、抓获数、追赃挽损数同比上升的“三降三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