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17家地方国资券商哪家强?华东券商包揽净利前六,一、二名均在“包邮区”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蓝丽琦

券商 2024 年年报披露接近尾声。

继头部券商大放异彩后,一众中小券商也不甘示弱,出色的业绩增长或宣告 " 寒冬 " 的终结。

截至 4 月 28 日,根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目前已上市券商中,由地方国资(包括地方国资委、地方国企和地方财政)实控的中小券商共 18 家(不包含母公司上市),除天风证券外,其余 17 家年报均已披露完毕。

17 家券商中,仅有 2 家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余 15 家全部实现增长。历经 2023 年和 2024 前三季度的暗淡后,中小券商们终于在 "924" 行情中抓住机遇,迎来曙光。

营收来看,浙商证券以 158.16 亿元位居第一;归母净利润方面,东吴证券以 23.66 亿元位居第一;以增速来看,南京证券营收同比增长 27.12% 位居第一,华西证券则以 71.31% 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位居首位。总资产方面,兴业证券突破三千亿大关,达到 3010.16 亿元,位居第一。

链接当地产业与资本市场,向来是券商的重要使命。一家质地优良的券商,甚至能成为区域化的特色金融名片,为当地的产业战略布局提供金融服务支撑。但中小型券商同样受制于地方发展,区域化的经营策略能否支撑其在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长远地走下去?这是众多中小券商共同面临的考验。

来源:图虫创意

华东券商包揽归母净利润前 6 名,东吴证券居首

17 家中小券商中,2024 年营收排在第一的为浙商证券(158.16 亿元),归母净利润第一的为东吴证券(23.66 亿元),总资产第一的为兴业证券(3010.16 亿元)。

财报显示,浙商证券 2024 年实现 158.16 亿元,同比下滑 10.33%;归母净利润 19.32 亿元,同比增长 10.17%。浙商证券的实控人为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简称 " 浙江交投 "),其背后是浙江省国资委。

坐拥 3000 亿总资产的兴业证券,2024 年营收为 123.54 亿元,与浙商证券有超过 34 亿元的差距,排在第二位。兴业证券由福建省财政厅实控。不过,二者的差距正在缩小。浙商证券 2023 年的营收达到 176.38 亿元,为公司史上最高;同期兴业证券则为 106.27 亿元。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位居榜首的是由苏州国际发展集团(简称 " 苏州国发集团 ")控股的东吴证券(23.66 亿元),其背后为苏州市财政局。此外,东吴证券全年营收达到 115.33 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在 17 家券商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兴业证券。

值得一提的是,东吴证券来自拥有 " 最强金融地级市 " 美誉的苏州,其控股股东苏州国发集团旗下还有苏州银行、东吴人寿、苏州信托、苏州资管、苏州创新投资等金融子公司。

财通证券则以微小的差距屈居归母净利润第二,其 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23.40 亿元,同比上涨 3.9%,与东吴证券仅有不到两千万元的差距。

与同在浙江省内的浙商证券对比来看,尽管财通证券的营收规模更小,但其归母净利润长期高于浙商证券。近十年内,仅在 2022 年被浙商证券以 1.4 亿元的差距反超,其余报告期均高于浙商证券。财通证券实控人为浙江省财政厅,浙商证券则属于浙江国资委体系。

此外,国元证券、兴业证券、浙商证券、华安证券归母净利润分别位列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名,分别为 22.44 亿元、21.64 亿元、19.32 亿元、14.86 亿元。其中,国元证券和华安证券的实控人均为安徽省国资委。

至此,归母净利润排名前六的均为华东地区券商,区域优势显露无疑。

不过,由山东省国资委实控的中泰证券,虽然营收排名第四(108.91 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未达 10 亿元,低于首创证券(9.85 亿元),在一众华东地区国资券商中盈利能力较弱。

财报显示,中泰证券 2024 年实现营收 108.91 亿元,同比下滑 14.66%;归母净利润 9.37 亿元,同比下滑 47.92%。公司表示,主要是子公司投资业务收入下降,以及上年同期因合并万家基金产生股权重估收益所致。

数据来源:Wind;时代周报记者 / 制表

从四大业务来看,17 家券商有所分化。

2024 年,17 家券商经纪业务实现普涨,仅有首创证券、浙商证券、兴业证券 3 家出现下滑;投行业务普遍继续下滑,但各家券商已将降幅控制在 40% 以内,首创证券、南京证券则实现逆势增长。

各家券商的资管业务体量大小不一,但也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17 家券商中,有 12 家资管业务实现增长,占比过半,其中财达证券、南京证券同比增长超过 100%。中泰证券该项收入 20.70 亿元,为断层第一,同比增长 4.17%。

值得一提的是,中泰证券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的手续费净收入均排名第一,分别为 33.43 亿元、9.41 亿元、20.70 亿元,业务分布相对均匀,但其短板却出现在自营收入。根据财报数据测算,中泰证券 2024 年自营收入同比下滑 52.60%,仅有 13.35 亿元,大幅低于兴业证券(28.24 亿元)、东吴证券(27.34 亿元)、国元证券(26.22 亿元),在腰部券商中掉队严重。

2024 年是券业自营收入增长大年," 自营成业绩胜负手 " 已成为行业共识。

在此次统计的 17 家券商中,归母净利润增长最高的前 10 家券商中,5 家自营业务收入出现大幅增长,其中华西证券增长 162.25%、南京证券增长 139.67%、国元证券增长 122.80%。

浙商证券高管提名为国都证券董事,中小券商并购提速

在业绩压力之外,地方中小券商也面临着券业并购考验。目前正全力推进的中小券商并购案,当属 " 浙商 + 国都 " 以及 " 西部 + 国融 " 较受关注。

4 月 28 日晚,国都证券发布董事会换届公告,提名 14 名董事候选人,其中就有 6 名来自浙商证券,包括浙商证券总裁钱文海、副总裁盛建龙、副总裁吴思铭、总裁助理胡南生、董事会秘书兼首席风险官邓宏光,以及今年 2 月从浙商证券到国都证券任总经理的张晖。

今年 1 月,曾有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待国都证券新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到位,便能开始正式开展整合工作。

4 月 29 日,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浙商证券,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对国都证券的董事结构、任命进行调整,关于内部业务调整的方案还需要关注后续的公告。

上述浙商证券人士进一步表示,浙商证券的计划是完全收购国都证券,实现全资控股,但由于后者的股权结构比较分散,公司需要与多位股东进行谈判,所以收购进程可能会相对慢。因此,目前还不具备合并报表的条件。

3 月 23 日,浙商证券以 5704.2 万元总价竞得国都证券 3000 万股无限售流通股,成交单价 1.90 元 / 股。浙商证券表示,截至此次竞拍前,公司已累计斥资 51.28 亿元,持有国都证券比例已达 34.25%。目前,浙商证券尚未在公告中披露其持有国都证券最新股权比例。

去年 12 月,国都证券变更主要股东事项获证监会批复,浙商证券成为其主要股东,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相比之下,西部证券收购国融证券 64.60% 股权的进度稍慢。今年 2 月,国融证券变更控股股东事项获证监会受理,至今尚未获批。有市场分析称,由于西部证券本次收购股权的比例较高,可直接申请获得国融证券的控股权,在后续的报表合并中也有较大优势。

除上述两起并购案外,市场上也有不少关于其他券商合并的猜想。

上个月,市场传出中泰证券收购联储证券的消息。3 月 28 日,联储证券通过其公众号平台进行否认,表示 " 并未接受任何证券公司关于收购事项的尽职调查 "。联储证券还表示,请行业机构和广大投资者务必注意辨别判断,提高防范意识,谨防被错误信息误导。

尽管联储证券总部也位于山东,但与中泰证券并不属于同一大股东。联储证券的股权架构较为分散,天眼查 App 显示,其第一大股东为北京正润投资集团(持股比例 17.48%),第二大股东为青岛金家岭控股集团(持股比例为 15.43%),为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的全资子公司;而中泰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为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山东省国资委。

上述 17 家券商中,仅有国元证券和华安证券为同一实控人——安徽省国资委。基于此,市场不时猜测 " 国元 + 华安 " 合并的可能性。

两家安徽省属券商在 2024 年均实现营收、利润双增,业绩增长稳定。若测算合并后的规模," 国元 + 华安 "2024 年营收合计达到 123.90 亿元,略超兴业证券,在上述 17 家券商中排名第二;归母净利润合计达到 37.30 亿元,超过东吴证券,位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