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利津:对虾“游进”工厂 名品经略海洋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5日讯 利津县以工厂化高端养殖激活传统对虾产业,做活经略海洋文章,用越来越多的名优特新海产品擦亮了向海图强的名片。

近日,东营通威每年1万吨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项目完成水质超滤升级,1400万尾南美白对虾随之投苗生产。通过四台百万元超滤设备的上马,新一批对虾将迎来更加安全温馨的养殖环境,品质、成本等养殖指标将再次得到优化。

“目前,东营公司总共已建成25000方水体,新车间较老车间有几个提升,通过我们的设备提升,设备成本也优化了30%,能耗降低15%,总体来说,我们的运营成本下降幅度巨大。”东营通威渔业有限公司经理黄凯瑞告诉记者。

从海洋游入池塘,再从池塘游入工厂。利津县的对虾“两越龙门”,正是利津县招大引强带来的硕果,而工厂化、智慧化养殖,让通威的南美白对虾迎来了越来越好的口碑。

“我们的对虾产品在2024年的时候已经通过了BEP和NSF认证,也是山东省第一家同时通过这两个认证的水产养殖企业。我们也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目前以‘利津滨海对虾’的名字入选我们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东营通威渔业有限公司经理黄凯瑞告诉记者。

与高精尖企业招商入驻不同,利津县的传统养殖企业则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请来”了宝贵的技术模式,实现了海洋经济破题。

“日本对虾这些年价格居高不下,但是发病率比较高,养殖很难成功,和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怎么降低它的发病率,再一个就是全人工饲料能养殖的日本对虾。”利津双瀛海产品养殖公司总经理陈守温告诉记者。

依托90多公里海岸线和18万多亩滩涂等资源,利津县大力做好经略海洋文章,通过招引孵化,已落户通威渔业、佰汇达、双瀛水产等多家产业化龙头,形成了海产品立体化开发格局,对虾、花鲈、海参、菱鲆等一大批海珍品享誉各地,正在成为利津县海洋经济的靓丽名片。

闪电新闻记者 宋瑞星 陈海涛 利津台 刘明阳 吴乐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