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深圳市分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将金融支持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要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作为扎根深圳的国有大行,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以“特区速度”和“创新基因”为驱动,探索出一条“都市金融反哺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连续三年获评国家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优秀”等级。
模式破局:“一点对全国”激活产业链价值
深圳虽无传统农村,但凭借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工行深圳市分行创新“一点对全国”模式,将金融活水精准灌溉至全国农业生产末端。例如,针对云南某生物科技公司的林地经营需求,该行首创异地林权抵押贷款,两周内发放2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破解林业开发周期长、抵押难的问题,带动云南优质林木走向全国市场。此外,通过“链式”金融服务,工行深圳市分行以线上化、智能化手段覆盖深圳农业核心企业及其遍布江西、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上下游供应商。
科技赋能:卫星遥感与数字生态助推农业金融
在破解农业信贷“信息不对称”痛点上,工行深圳市分行率先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村信贷场景。通过动态监测农作物生长周期、精准识别种植信息,实现贷前准入与贷后风控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同时,依托“兴农通”数字平台,构建“线上APP 线下服务点”一体化生态,在深圳建筑工地、龙头企业、村委会等地设立近20个金融服务点,提供转账、缴费、普惠贷款等综合服务。
兴农撮合:链接全球农业资源
为破解农产品产销信息壁垒,工行深圳市分行依托总行搭建的“兴农撮合”平台,助力企业对接全球市场。例如,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该行促成深圳采购商与非洲7国供应商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推动优质农产品“引进来”。近三年来,该平台累计服务超44万个农业经营主体,组织专题系列特色活动250余场,促成各类合作意向近5万项,成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升级的“数字桥梁”。
服务下沉: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针对深圳新市民群体流动性强、金融触达难的特点,工行深圳市分行组建49支“普惠青年先锋队”,走进工地、园区、街道,提供上门服务,并联合美团、出租车公司等开展反诈宣传和金融知识普及,覆盖超20万人次。此外,依托“工行驿站”打造140余个便民服务点,为新市民提供歇脚、充电、急救等温情服务,同步嵌入创业指导与信贷咨询,实现“金融 生活”场景深度融合。
对口帮扶:“输血 造血”绘就城乡协作新图景
自2021年起,工行深圳市分行便开展了金阳县对口帮扶工作,在金阳县的产业发展、教育、卫生健康、党建等领域引入“金融力量”。为化解金阳县农产品销售难题,该行推出“工行 龙头企业 集体 脱贫户”模式,借助消费帮扶引入社会资金,推荐当地公司入驻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打通“产”“销”全链条。在教育医疗领域,该行助力金阳县人民医院成立眼科中心,引进先进设备,让居民享受更优质医疗服务;同时,募集资金支持金阳中学教育基金,援建金阳中学和东山中学智慧校园,提升当地教学环境与质量。
2024年,工行深圳市分行与深圳金监局携手,对河源市紫金县柏埔镇展开深入帮扶。通过举办“工银环球撮合荟”线上推介会,拓宽农产品销路;筹措50台退役办公电脑,缓解当地电脑短缺问题;三次到柏埔镇中心小学支教,丰富孩子们的课程;积极参与定点帮扶项目,捐赠资金改善民生、支持教育文化振兴。
未来展望:书写乡村振兴的“特区答卷”
当前,“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引领乡村发展走向深入,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清晰方向。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密集出台,聚焦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转型、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等关键领域,为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工行深圳市分行紧跟时代步伐,将深化“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前行的重要指引。
展望未来,工行深圳市分行将继续坚守金融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国有大行的资源优势和创新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持续深耕。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的召唤,为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不懈努力,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特区答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磅礴的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