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想不到!新能源车的崛起却让传统4S店濒临绝境!
如果只看销量,你可能会以为,眼下的汽车行业正迎来黄金年代。
新能源车持续爆发,油电大战打得热火朝天,品牌一个比一个卷,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可就在这片喧嚣背后,一个最熟悉的身影,却正在悄悄退场:
——4S店。
据最新数据显示,仅2024年,全国就有4419家4S店关闭,行业三年来首次出现“整体下滑”。
说白了,新能源车虽然把车卖火了,但也悄无声息地,把“卖车的人”逼到了边缘。
聊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没什么感觉。
因为大多数人会觉得:门店多关几家正常啊,市场竞争嘛,哪年不洗牌?
但问题是——你以为的是“洗牌”,它其实是“塌方”。
尤其对“油车4S店”来说,这一年简直就是天塌了。
因为在去年关闭的这4419家门店中,有93%属于传统燃油品牌。
其中,自主品牌占了65%,合资品牌约29%,豪华品牌也占了6%。
什么意思?
新能源越火,传统越难活;销量越涨,老体系越撑不住。
而且,真正让人警惕的,还不是一些“边角品牌”在退出,而是连行业里的巨头,也开始接连撑不住了。
比如去年底被传“爆雷”的宝利德集团,旗下可不是什么小角色——劳斯莱斯、保时捷、奔驰、奥迪、林肯……
几乎你能想到的一线豪华品牌,它全都有。
可从2023年四季度起,它在杭州、上海、嘉兴、绍兴、长沙等多地的4S店开始频繁爆出问题:
客户买车却无法上牌,承诺的金融方案无法兑现,甚至连售后都联系不上。
一时间,投诉激增,品牌信誉直接塌房。
更别说广汇、新加坡G.A.集团、运通集团这些全国级的大型经销商集团。
他们也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陆续传出经营危机。
这已经不是哪家不行的问题,而是——整个传统经销网络,正在失去它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型。
而且,这还不是那种“忍一忍、熬一熬就能好起来”的情况。
现在的困境是——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点破了这个行业的“最大痛点”:
2024年,全国有41.7%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
更夸张的是,有84.4%的经销商面临价格倒挂——也就是说,车不是靠利润卖的,而是贴钱卖的。
其中,有60.4%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超过15%。
什么意思?一台20万的车,实际要倒贴三万以上才能卖出去。
你以为他们靠服务赚钱?不好意思,售后也在被新能源品牌抢走;
你以为他们还能靠金融方案回血?如今利率卷到5年免息,连金融公司都跟不起了。
当然,你说这事完全怪“新能源车”,其实也不现实。
真要怪,只能说——新能源把问题“催熟”了,但问题本身,早就埋下了。
你回头看就会发现,传统4S店的问题,其实不是今天才有:
经营成本高、盈利模式单一、人员流动大、服务流程繁琐……
这些“慢性病”本来可以慢慢治,可新能源这一上来,直接把病情加速到了“命悬一线”。
譬如现在的新势力卖车,靠的根本不是“价格多低”,而是体验差距大到让人转身就走不开。
APP上下单、线下体验店、小程序预约试驾、服务上门、明码标价…
这些模式,消费者一旦习惯,就回不去了。
而你这边呢?
4S店还是那套流程:
进门就问预算,试驾先排号,交钱还得听销售磨嘴皮子,售后再来一波“增项 推销”。
说句不好听的,不是新能源逼死了你,而是你自己太久没变了。
时代早就切换赛道了,但很多4S店还在原地喊口号,甚至还在玩各种金融服务套路。
就这种情况,他们不死,谁死呢?
说了做这么多,总结来看就是:
“传统4S店”的衰败,不仅是电车的冲击,而是它们早就出现问题了。
只是限于过去畸形的市场,还没有暴雷,还过得很滋润而已。
但新能源车来了以后,直接这个问题拉进了“倒计时”,于是出现了目前的情况。
参考目前的惨状,这事,不只是传统4S店的教训,也值得很多行业警醒,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