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出降税条件,中方回应10个字,美财长转头威胁将停贷款
特朗普放话“中国先低头”,中方撂下10字反杀
美财长急眼威胁断供,这场博弈谁更疼?
美国财长珍妮特·耶伦在国会听证会上抛出那句“40亿美元世行援助是否到位,得看各国听不听话”时,台下的议员们或许没意识到。
这句话瞬间撕开了美国的底牌。
同一时间,密尔沃基的哈雷摩托工厂正忙着拆除生产线标志,2.7亿美元亏损逼得这家百年企业关停厂房,而罪魁祸首正是特朗普对中国零部件加征的145%关税。
一边是华盛顿政客挥舞着“断供贷款”的大棒,一边是美国工人抱着纸箱走出车间,这场中美贸易战的荒诞剧本,早就超出了美国精英们的掌控。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下来四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却从20%暴跌到10%,反倒是东盟成了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2023年前五个月,中国对越南的集成电路出口暴涨47%,马来西亚的太阳能板订单排到2025年,美国企业喊着要“脱钩”,可东南亚工厂的机器全在为中国零部件轰鸣。
更狠的是RCEP。
这个覆盖22亿人口的经济圈,硬生生把中日韩和东盟捆成一条供应链,90%的商品关税归零,美国想用高墙围堵中国? 抱歉,太平洋西岸早就连成一片。
美国农民或许最能体会这种撕裂感。
爱荷华州的大豆堆积在仓库发霉时,中国转头和巴西签下亿吨采购协议。
路易斯安那州的化工巨头眼睁睁看着自家乙烯设备被浙江民营炼厂抢单,只因中国把石化产能扩张了300%。
就连华尔街都开始拆台。
摩根大通最新报告显示,62%的美国制造商正把生产线迁往墨西哥,用的还是中国提供的机床和模具。
白宫不是没试过拉帮结派。
副总统万斯跑到新德里大谈“民主供应链”,结果印度转头就和中国签了120亿美元制药订单。
日本议员团在河内高呼“减少对华依赖”,越南官员笑着递上数据:上半年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原料占比突破65%。
讽刺的是欧盟,嘴上喊着“去风险化”,暗地里却把对华新能源汽车采购量翻了四倍,毕竟德国车用着宁德时代的电池,总不能自己砸生产线。
中方的底气全写在商务部发言人那十个字里:“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
这话可不是空炮。
看看上海港的盛况:平均每分钟有28个集装箱发往“一带一路”国家,义乌小商品城接的非洲订单比美国多三倍。
就连美国自己的海关数据都在打脸。
2023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包裹占美国进口小件包裹的78%,特朗普加的税?
到头来全算进美国人的快递费里。
美国企业界的焦虑早藏不住了。
特斯拉被25%关税逼得想迁厂,可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占全球一半,马斯克咬着牙交了5.2亿美元税款。
沃尔玛高管在内部会议上狂喷华盛顿:“中国制造的商品涨价13%,我们的客流量已经连续七个月下滑! ”
最惨的是军工领域。
洛马公司抱怨F-35战机用的稀土全被中国卡着脖子,五角大楼不得不批条子允许“特例采购”。
特朗普政府不是没想过找台阶下。
《华尔街日报》曝出白宫曾密谋把关税从145%降到65%,消息泄露后吓得耶伦连夜辟谣。
美国企业早就等不及了。
哈雷摩托关厂只是开始,3M宣布裁撤2000个岗位,通用电气把燃气轮机生产线搬到了天津。
财政部内部文件显示,美国企业为关税额外支付的成本,已相当于每天往海里扔4架F-35战机,这种烧钱法谁能扛得住?
中方反制的手腕同样凌厉。
美国威胁停缴世行会费时,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当月就给孟加拉批了5亿美元基建贷款。
美议员在柬埔寨炒作“债务陷阱”,中国反手签下3.5亿美元农业大单,直接把柬埔寨大米送上中国餐桌。
至于特朗普最在意的芯片战?
长江存储的232层NAND芯片已经量产,中芯国际的7纳米工艺良率追平台积电,比尔·盖茨三年前的预言正在应验:“你越封锁,中国追得越快。 ”
这场博弈最精彩的戏码,其实藏在华盛顿的旋转门里。
前脚刚有游说集团收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公关费,后脚能源部就“特批”了东南亚组件的关税豁免。
国会山的反华议员一边骂着“共产主义威胁”,一边偷偷买着比亚迪电动大巴。
毕竟比起韩国货,中国车的价格足足便宜40%。
就连特朗普家族生意都被扒出猫腻。
海湖庄园新买的吊灯,发货单上赫然印着“东莞制造”。
美国的关税铁幕困住中国了吗?
看看深圳机场的货机起降频率就知道答案。
FedEx在这里的亚洲枢纽每天处理900吨货物,其中83%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飞往全球。
迈阿密港的起重机清一色是振华重工造,加州光伏电站用的逆变器七成来自华为,所谓“脱钩”更像是个政治童话。
中国对美出口占比跌破10%警戒线时,美国通胀率却飙上7.4%。
到底是谁在承受贸易战的代价?
耶伦的“断供威胁”暴露了华盛顿的黔驴技穷。
发展中国家收到亚投行低息贷款时,谁会为了美国空头支票放弃真金白银?
印尼放弃35亿美元美国援助,转头和中国签下镍矿大单。
埃及顶着压力用人民币结算对华贸易;沙特阿美把辽宁石化基地的持股比例加到30%……
这场全球博弈的游戏规则早变了。
美国举着枪逼人站队,中国拎着钱箱打开市场,你说选哪个?
回看特朗普那句“中国必须先行让步”,北京用RCEP协议和东盟贸易额破6.5万亿的数据甩出耳光。
华盛顿政客还在纠结“谁先低头”的面子问题时,上海自贸区的特斯拉工厂已经下线第100万辆电动车,广州港的集装箱正把国产新能源车运往慕尼黑。
这场贸易战的终局或许像极了哈雷摩托流水线的结局。
美国工人拆掉“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标语时,中国工厂的机器正为下一个万亿市场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