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印度撼动中国霸主地位失败,莫迪让西方失望透顶

2014年,印度提出“印度制造”战略,试图通过制造业升级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然而,到了2024年,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仅15%,远低于中国27%,而且还面临供应链不完善、外资撤离等问题。

印度试图在中美俄之间保持平衡,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其发展远未达到西方国家的预期,让期待赚得盆满钵满的西方国家深感失望。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印度撼动中国霸主地位注定要失败!

印度“制造业强国”美梦

2014年9月25日,印度总理莫迪正式提出“印度制造”战略,旨在将印度打造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之后,印度先后提出了“制造业1.0计划”和“制造业2.0计划”,这两个计划也鲜有成效,印度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有所提升。

印度政府为招揽国内外制造企业,不惜拿出“真金白银”,豪掷230亿美元,精准灌溉航空、汽车、电子、制药和纺织等14个关键部门。

在土地供应上,印度建立了专门的工业园区,以优惠租赁甚至长期免费使用的方式吸引企业入驻,如果是比较大的制造园区,印度政府还会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政府补贴厂房建造费用,或直接提供现成标准化厂房供企业“拎包入住”

同时,印度还放宽了标准,让初出茅庐的企业能轻装上阵闯荡国际市场,还贴心地为其海外商务活动机票全额报销,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印度吸引三星、富士康等行业巨头在此扎根,承诺如果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将为企业提供丰厚的补贴。

印度还全力推行的“数字印度”计划,政府重金投资创建人工智能中心,汇聚顶尖科研人才与海量数据资源,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支持。

在班加罗尔、海得拉巴等科技重镇,企业借助人工智能优化生产流程,实现质量瑕疵精准检测、设备故障提前预警。

现在印度已经成为全球纺织业的巨头之一,在世界排名仅次于中国,作为印度第一大工业部门,印度从棉花种植起步,无数家庭作坊式的小型纺织厂与现代化大型纺织企业共生,编织出繁杂细密的生产网络。

在古吉拉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地,纺织工厂日夜轰鸣,印染、编织、制衣等各环节衔接紧密,产品远销欧美、亚洲各国。

印度汽车工业更是蓬勃发展,孕育出像马鲁蒂铃木汽车公司、塔塔汽车公司这些大名鼎鼎的企业,马鲁蒂铃木凭借与日本铃木的深度合作,多款经济型小车在本土及南亚、非洲市场广受欢迎。

而塔塔汽车则展现出印度企业的创新谋略,不仅收购了捷豹路虎等国际知名品牌,拓展高端车领域版图,其自主研发的商用卡车更是畅销国内外,带动上下游众多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

印度在仿制药领域更是独树一帜,是全球当之无愧的“大药房”,国内一万多家制药厂星罗棋布,凭借着其独特的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印度药企能在原研药专利保护期内合法生产仿制药,大幅降低药品价格。

在全球仿制药营收前10的企业中,印度药企独占一半,药品产量也位列全球第三,仿制药供应量源源不断流向世界各地。

尽管印度在不少领域大放光彩,但是印度制造业仅占全球制造业的3%,与中国相比,无论是产业集群规模,还是产品全球辐射广度,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美梦终破裂,开始面对现实

制造业相当于一部庞大精密的机器,零部件供应商作为“螺丝钉”,要拧紧不能松动。

在印度,制造业的供应商大多为中小企业,它们在资金、技术上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以汽车产业为例,印度本土可供选择的优质零部件厂商凤毛麟角,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时常导致整车装配时出现兼容性问题。

相比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印度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技术引进、等方面孤立无援,无力投入资金提升产品开发能力,导致恶性循环,返工和退货成为行业常态。

而印度的补贴政策看似美好,但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印度的补贴申请犹如一道道高不可攀的龙门,复杂的文件手续、严苛的生产目标,令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不少企业就是咬牙切齿,也难以达到目标,最后导致资金回笼遥遥无期,严重挫伤企业积极性。

而印度国内政策风向更是变幻莫测,时而紧闭大门,时而大幅加征关税,让企业苦不堪言。

印度还一直试图在中美俄这三个大国之间精巧地保持平衡,玩着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策略。

然而,美国却越发感到印度的行事风格与自己的预期渐行渐远,莫迪领导下的印度,着实让西方失望透顶。

印度的发展也远未达到西方所期盼的那样高速增长,更没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的强劲黑马。

不仅如此,印度还不能完全站在西方的立场,和中俄两个大国互相“暧昧”,这可把西方政客们气得吹胡子瞪眼。

西方即便费尽心机,也难以彻底左右印度的走向,莫迪领导的印度,打乱了西方的霸权乐章,让西方的如意算盘频频落空。

美国经济衰退迹象越来越明显,于是,开始将自身债务和通胀风险转嫁给印度,开启对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新一轮收割,

而印度也早已看清西方国家的“嘴脸”,自从2025年初,印度开始放宽对中国的投资限制,为中国投资打开了大门,并取消对进口货物的一些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印度想要成为“制造业强国”,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制定几个计划就能实现的,需要印度脚踏实地,拓展多变合作,解决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重难题,从根本上改善营商环境。

否则,印度的“制造业强国”美梦,终将只是黄粱一梦,在现实的冲击下,碎成一地残渣。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点点关注,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新华网:2024-04-18:莫迪信心满满谋求连任,执政十年给印度带来了什么?参考消息:2025-01-25:英媒:印度为何可能“未富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