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南海科创实现“开门红”
春潮涌动,科创扬帆。
2025年一季度,南海科技企业快速增长。汇博机器人一季度订单总额突破1亿元,同比、环比增幅均超200%;原点智能产品通过3C行业头部客户技术验证,交付金额较2024年一季度增长60%;奥素液芯凭借前沿生物技术突破,成功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生物技术”重点专项。
与此同时,南海科技服务业以7.4%的营收增速领跑全市。季华实验室已与佛山华盛美、隆信数控等10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仙湖实验室签订横向服务合同金额1102.675万元。南海区“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市场化开放共享”方案成功入围国家“揭榜挂帅”试点,成为佛山市改革“国字号”试点。
从实验室的尖端突破到企业的订单井喷,从科技服务业的逆势增长到创新生态的蓬勃生长,南海正加速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贡献南海力量。
1月8日,南海区产业发展基金、南海区蓝海科创天使投资基金正式发布。通讯员供图
一季度,南海“千名专家服务百园万企”科技创新服务有序开展,开展DeepSeek实操应用、技术经纪人等培训,辅导培训企业近1900家、企业人员超2300人。组织企业技术、融资需求对接近30场次,帮助本土企业与投资机构精准对接。一季度,帮助相关企业开展科创融资已超过1.5亿元。
在“硬核”科技突破和成果转化方面,南海区坚持引导各科创平台既“顶天”,又“立地”,坚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科创平台和市场主体合作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写好平台“引、育、服”文章。
今年以来,南海区科创平台共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16家。季华实验室已与佛山华盛美、隆信数控等10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仙湖实验室签订横向服务合同金额1102.675万元。智能新型非充气轮胎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匹配轻型越野车的耐扎抗爆高性能非充气轮胎,并由季华合越进行批量化、定制化开发。轻量科技已完成天使轮第二阶段融资交割,产线已全线贯通,开始批量供货,2025年预计产值超过1.5亿。李骏院士工作站及其孵化企业溢普科技公司已与比亚迪达成超千万元合作订单意向。
同时,广东微纳院已实现GaN低损伤选择性刻蚀等3种核心技术突破,并成功研制出650V、200mΩ规格GaN HEMT功率器件,预计10月具备中试代工能力。此外,智能装备院于智能机器人动力学的研究成果被机器人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O收录,完成2款人形双臂机器人产品的研发设计并实现产品化落地,首批产品已获得批量订单。
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引孵的水木清宇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高效复合活性粒子生成技术重大突破,该技术可精准杀灭空气中99.9%的病原微生物并快速分解异味分子,填补国内高端健康家电技术空白,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将带动智能家电领域三年新增产值超5000万元。
3月底,南海还发布创新创业项目预申报通道,为优质科创团队提供最高35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助力科研成果加速落地。同时,天使基金、南芯一期、鲲鹏人才基金等组建起“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基金矩阵,精准赋能早期科技项目。在硬件配套上,文翰湖国际科创合作区为人工智能团队量身打造100P智算中心,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降低技术转化门槛;丹灶镇则以仙湖国际科创社区为载体,设立5亿元科创基金,深化“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中试“聚变”,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如果说实验室是创新的“摇篮”,中试平台则是成果落地的“加速器”。一季度,南海以“联盟 平台 金融”三路并进,构建中试产业“热带雨林”。
近年来,南海区大力发展中试产业,推进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全区累计获佛山市备案和认定的中试平台36家,概念验证中心7家,数量均居五区之首,基本形成覆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重点产业的中试服务网络。
2月5日,佛山市中试产业服务联盟揭牌成立,仙湖实验室、季华实验室、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4家南海单位联合发起,持续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2月28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分公司与仙湖实验室、季华实验室等进行全国首单技术研发及中试综合保险的签约,将聚焦中试阶段高风险瓶颈,通过风险兜底和全流程风控服务,大幅降低研发机构产业化试错成本,加速实验室成果向生产线跨越。
一季度,南海区“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市场化开放共享”方案成功入围国家“揭榜挂帅”试点,成为佛山市改革“国字号”试点。季华实验室的SiC外延生长装备中试平台、智能装备院的机器人中试体系等案例,以“技术验证 工艺优化 产业孵化”模式,累计服务企业超千家。全区以场景开放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此外,广东欧谱曼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区人民医院携手,成功研发集成3D摄像和荧光导航功能的内窥镜系统,实现高端医疗装备国产替代,产品已在区人民医院规模化应用;广东中科微纳院与迈能欣科技合作的MEMS气体传感芯片,衍生出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氢气传感器等产品,500㎡智能产线化身“芯片制造梦工厂”。
“中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南海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度打造“小试-中试-量产”全链条生态,让更多“实验室样品”变身“生产线爆品”。
此外,南海今年一季度还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大沥医疗集团加挂“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牌匾,共建临床医学院、重点专科及科研平台,推动AI辅助诊断、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落地应用。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建设社会实践(健康科普)基地。“港澳科学家光电产业发展交流会”,汇聚百余名港澳学者与青年科技工作者,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新质成果转化院与多家有色金属企业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协同创新模式。中海油服、中海万泰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成立“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和应用示范基地”,推动高端金属材料国产化替代。
采写:南方 记者 熊程
通讯员 马霭琳
【作者】 熊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