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男子婚后17年发现儿子非亲生,心软继续供儿子读完大学,没想到,儿子一毕业就“失联”,男子病重后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法院判了!
十七年的“父子情”,一朝破碎
1991年,重庆小伙王超和林艳喜结连理,同一年,他们的儿子王小超就出生了。刚当上父亲的王超,心里乐开了花,一心想着努力打拼,让一家三口往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为了这个目标,他每天在工作上都拼尽全力。
在最初的那些年,日子过得普普通通却也安稳,王超对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看着儿子一点点长大,每一个变化都让他觉得无比珍贵。
但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超和林艳之间出现了不少矛盾,夫妻关系变得越来越差。到了2002年,两人的婚姻实在维持不下去,便去办了离婚手续。在离婚协议里,两人商定王小超归王超抚养,孩子所有的开销都由王超负责,同时表明双方不存在任何债权债务关系。从这之后,王超就一个人挑起了养育儿子的重担,日子过得艰难又辛苦。
王超尝试联系王小超时,发现他的手机号码已经无法接通。发送的短信和社交软件消息都得不到任何回应。王超开始向王小超的大学同学、朋友打听消息,但没有人知道他的具体去向。王小超仿佛彻底消失了一般,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面对这种情况,王超完全无法理解。他想不通自己辛苦抚养长大的孩子,为什么会在完成学业后突然断绝联系。这些年来,王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抚养王小超上,但最终却换来这样的结局。这让他感到极度痛苦和迷茫,内心充满了不解和失落。
从亲情关系来看,王小超的做法给王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王超一直把王小超当作亲生儿子般疼爱,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关心他。可王小超一旦能够独立生活,就毫不犹豫地切断了与王超的所有联系,仿佛完全忘记了这位养育他多年的父亲。这让王超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心血好像都白费了,曾经以为牢不可破的亲情,在现实面前,居然如此不堪一击。
法律还了公道,但破碎的心再也补不回来
王超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倾注全部心血的付出竟会落得如此结局。就在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与不甘时,命运又给了他致命一击——医院诊断报告显示他同时患有尿毒症和肾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后续治疗需要支付天价医疗费。面对突如其来的重病和养子王小超的彻底失联,王超男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走投无路。
在连续寻找王小超及其生母林艳都毫无结果后,王超最终选择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他向法院提交了诉讼请求,要求林艳赔偿自己这么多年抚养王小超所花费的各项费用,同时还提出了精神损失费的诉求。
法庭上,王超情绪激动地陈述道,这些年来他倾尽所有将王小超抚养成人,耗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结果却遭遇孩子"断绝联系"的残酷现实。他恳请司法机构作出合理裁决,要求林艳履行其应尽义务。
经审理查明,王超在不知情的前提下长期抚养了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王小超,林艳的行为已构成对王超合法权利的严重侵害。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最终判定林艳需向王超支付包括养育支出、教育经费、医疗开支等在内的各项补偿金合计16.9万元,并额外支付3万元作为精神损失补偿。
尽管法律给王超讨回了说法,可他那颗被伤透的心,早已难以复原。王超木然地瞧着法院的判决书,脸上没有丝毫欣喜。他清楚,这些赔偿根本无法抵消多年来承受的痛苦与伤害。他失去的,远不止是金钱,还有那曾无比珍视的亲情。
这件事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在现实的重压下,亲情竟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王超用17年的时光,将自己的爱与心血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孩子身上,却换来了如此残酷的结局。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里,亲情似乎变得越来越廉价,越来越不被重视。人们在为物质利益奔波忙碌时,常常无暇顾及身边亲人的感受,忽略了亲情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这件事,每个人的看法都各不相同。如果换做是别人,或许在得知孩子并非亲生时就会选择断绝关系,或者是在孩子失联后陷入更深的绝望和愤怒之中。然而,王超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性的复杂与伟大——
即使知道真相,他依然选择了宽容和付出。虽然结局让人扼腕叹息,但他所展现出的那份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却让我们为之动容,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
资料来源:闽南网《离异男子独自养儿到17岁发现非亲生 儿子毕业后不辞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