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在单位,活的最通透的人,都有5个特征:1.不参加饭局2.不聊八卦

在单位干久了你就会明白,有些人一开口就是“精英范儿”,可到头来,却连科级都没混上。

而有些人,话不多,局不凑,圈不混,却能悄无声息地升上去,站稳脚跟。

这不是运气,而是通透。

我在体制内干了20多年,看过太多人起起落落。能活得久、走得稳、睡得着的那一批人,往往身上有5个共性。

特征一:不参加饭局,心里装得住事

在很多单位,“饭局”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有人说:“单位里,不参加饭局,就是慢性边缘化。”

可现实是:吃局的人,一批批走了;不吃局的人,却慢慢浮起来了。

我认识一个财务女同事,小地方人,话不多,也不怎么参加科室聚餐。

别人笑她太“冷”,太“拧”。

可她自己说了一句很通透的话:“饭局上说错一句话,能毁半年努力。我怕。”

饭局看似热闹,其实就是小型信息泄露现场。

今天吐槽个政策,明天就传进了领导耳朵里。

今天说了某人的不是,后天对方就能翻你旧账。

体制内这点事儿,说到底,酒桌上容易立人设,也容易出事。

真正通透的人,懂得适当回避,不是清高,是清醒。

特征二:不和领导过分走近,保持“距离美”

职场里最难掌握的一门课,就是“跟领导的距离”。

太近了,被人议论你拍马屁。

太远了,领导根本记不住你。

但最稳妥的做法,其实就是:工作上靠得住,生活中淡得开。

我一个哥们,说话有分寸、做事不抢功。

领导让他办事,从来不二话,但也从不主动请客吃饭。

结果这几年调岗、提级,他从不声张,反倒一直被重用。

你得明白,领导身边不是不需要人,而是更怕“太主动”的人。

关系走太近,你说错一句话,他就难办。

你表现得太热情,他会担心你“想得太多”。

最好的状态是:你是他随时能用的人,但不是“天天缠着他”的人。

这就是体制内的“安全距离”。

特征三:不问同事工资,清醒知道人和人不一样

这条,说起来简单,但做到的没几个。

体制内工资结构复杂——基本工资一样,绩效津贴五花八门。

有职称的多拿几千,有项目的多报几项,有关系的补贴更多。

你去问一个和你一样干了10年的人,他告诉你年入10万,你心态直接崩了。

但你别忘了:

有的人是靠考试进来的,有的人是靠人脉进来的; 有的人加班写材料,有的人喝酒陪客户; 有的人考了职称,有的人混了十年没考上。

你问工资,就是给自己添堵。

体制内最大的内耗,不是工作,而是互相比较。

我有个前同事,整天打听谁家买了车,谁家孩子上了国际班。

后来单位改革,他反倒第一个被“优化”了。

通透的人,不八卦收入,而是把劲儿都用在“提升自己”上。

钱,不是问来的,是自己一步步拼来的。

特征四:不聊他人八卦,嘴巴稳比能力更重要

你可能听说过一句话:“体制内,最怕你嘴碎。”

没错,一个嘴巴不牢靠的人,再能干也走不远。

我们单位就有一个人,年轻、能力强,就是喜欢背后点评人。

谁调动、谁升职、谁下岗,他都有一堆“内幕消息”。

结果,组织部来谈话时,第一个没找他。

原因很简单:风声太多的人,靠不住。

领导最怕这种人——消息都还没落实,他就传遍全楼。

工作保密性强的岗位,从来不分给他说话多的人。

真正通透的人,遇事不说,听见不传,看见不议。

一句话:守住嘴,是最基本的职场“自保术”。

特征五:不在意别人眼光,干好自己就够了

这一点,说实话,要走过很多弯路才明白。

体制内这口锅,永远有人看你不顺眼。

你干得好,有人说你“表现欲强”;你干得差,有人说你“混日子”;你不争不抢,有人说你“太老实”;你稍微争一点,又有人说你“有野心”。

你会发现,不管你怎么活,总有人看你不爽。那怎么办?

你得学会只对事负责,不对人解释。

我以前特别在意别人议论我,后来工作被压、身体出毛病,才明白:你的人生,不是给别人看的。

体制内不是讲“人缘第一”,而是讲“能不能抗住”。

别人的眼光,不是你吃饭的来源。

你只管把事干好、把话说对、把自己养稳——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