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大模型创企冲刺IPO:智谱领跑,谁将掉队?​​

中国大模型创业赛道迎来里程碑时刻。4 月 15 日,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北京证监局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AI 行业技术壁垒与商业落地的双重考验已迫在眉睫,DeepSeek 等后来者的崛起,正不断挤压先发者的技术窗口期。当资本市场的聚光灯投向这个烧钱如流水的赛道,技术、资本与产业需求的复杂博弈中,还有谁能成为下一个突围者。

清华系明星 AI 初创企业

智谱 AI 成立于 ​ 2019 年 6 月,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KEG 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转化而来。创始团队包括清华大学教授唐杰等人,公司核心定位是研发新一代认知智能通用大模型,并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2020 年,受 OpenAI 发布 GPT-3 的启发,智谱 AI 开始加速大模型研发,目标对标国际领先技术。2021 年发布首个百亿参数模型 GLM-10B,并于 2022 年推出国内首个千亿开源模型 GLM-130B,奠定了技术领先地位。

2021 年智谱披露完成 A 轮过亿元融资,达晨财智、华控基金、将门创投等联合投资。

2022 年智谱宣布获得数亿元人民币的 B 轮融资,君联资本和启明创投联合领投。

2023 年智谱分多阶段完成 B 轮系列融资,累计获得超 25 亿元人民币融资,资方包括君联资本、美团、蚂蚁、阿里、腾讯、小米、红杉、高瓴等。

2024 年 6 月,C 轮 4 亿美元(约 28.8 亿元人民币),领投方为沙特阿美旗下 Prosperity7 Venture,此时估值达到 30 亿美元(约 210 亿元人民币)。

同年 8 月,C+ 轮融资超 10 亿元人民币,领投方为君联资本,跟投方包括顺为资本、红杉中国、腾讯等。

同年 12 月,D 轮融资 30 亿元人民币,领投方为中关村科学城公司,估值 260 亿元人民币。

2025 年 3 月初,智谱宣布完成一笔金额超 10 亿元的战略融资,参投方包括杭州城投产业基金、上城资本等;3 月 13 日,珠海华发集团宣布战略投资智谱,金额为 5 亿元;3 月 19 日,成都高新区宣布 3 亿元战略投资智谱。

当月,企查查 APP 显示,智谱 AI 关联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 月 31 日,在智谱 OpenDay 活动后,针对公司完成股改事项,智谱 CEO 张鹏表示,完成股改是朝着 IPO 目标去的,并不完全取决于智谱自己的设计,跟外部大环境有关。

"AI 六小虎 " 中谁将紧随智谱?

在智谱 AI 成为 "AI 六小虎 " 中首家启动 IPO 的企业后,其他五家公司的资本化动向也备受关注。

月之暗面凭借长上下文技术出圈的 Kimi 智能助手,已积累超千万 C 端用户,且估值已达到 25 亿美元,具备高市场认知度。然而 Kimi 一直面临豆包、元宝等产品的 C 端竞争压力,DeepSeek 问世后,Kimi 市场声量变小,用户粘性不足,商业化变现路径尚未完全跑通。即将推出的内容社区产品则是该公司在用户体验上的最新尝试,月之暗面或希望借此提升用户留存率。

零一万物则在竞争中放弃万亿参数模型研发,转向轻量级 MoE 架构(Yi-Lightning),并通过与阿里云合作降低训练成本,专注 ToB 市场。在大模型六小虎当中,零一万物是首个宣布放弃超大参数预训练,同时也是首家全面拥抱 DeepSeek 的公司。李开复在不久前的发布会现场直言," 要成为部署 DeepSeek 最好的平台 "。

目前,零一万物已经与某知名上市游戏公司合作游戏大模型、与倍漾量化合作金融大模型,以及和中国移动、物美进行垂直场景的探索合作。作为李开复旗下公司,其 " 技术 + 商业 " 平衡策略或许更易受二级市场认可。

百川智能则开始专攻医疗赛道,钻研医疗垂类大模型。2024 年,百川聚焦 "AI 全科 "、"AI 儿科 " 和 " 数字标识物 ",与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共建智能全科医生评测体系,与北京儿童医院共建市级重点实验室。王小川在百川智能迎来成立两周年之际发布全员信,强调专注聚焦、减少多余动作。其收缩战线可能为上市铺路,但需先解决盈利模式单一问题。

阶跃星辰一直是低调的技术派,其拥有万亿级 MoE 模型和多模态能力,长期坚持预训练和 AGI 目标,将智能终端 agent 视为大模型技术落地的核心突破点,并重点布局汽车、手机、具身智能等关键应用场景。但市场声量较低,用户认知度落后于其他公司。

MiniMax 是典型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其 AI 出海成绩斐然。目前主要收入来源于 Talkie 和星野,近期产品海螺 AI 的增长也不错。但其出海的业务将面临充满不确定性的海外市场,也缺乏在 B 端市场的深耕。DeepSeek 爆火之后,MiniMax 把目光转向了智能体和智能硬件领域。如果要寻求上市,需证明其 " 虚拟社交 + 多模态 " 模式的持续盈利能力,近期未释放明确资本化信号。

结语

随着智谱 AI 率先叩响资本市场大门,中国大模型行业的资本化进程正式迈入新阶段。作为 "AI 六小虎 " 中的领跑者,智谱的 IPO 尝试不仅给出了技术研发与商业落地的双重可行性,更可能引发行业格局的深层重构。

在资本市场愈发关注技术壁垒与商业变现平衡的当下,其他竞争者或加速垂直领域深耕,如医疗、金融等场景的深度定制;或探索轻量化架构与成本优化,寻求差异化突围。值得注意的是,行业洗牌正在加速——技术迭代带来的先发优势窗口期收窄,商业化路径的验证压力陡增,资本市场的耐心与信心面临双重考验。谁能在这场多维竞争中交出可持续商业模式的答卷,就或将成为下一个脱颖而出的 AI 初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