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五常大米》新国标实施
记者从哈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GB/T19266-2024《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五常大米》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实施,替代原有的 GB/T19266-2008。新国标立足产业需求,以 " 地理标志 +" 理念重构标准体系,推动五常大米实现从 " 地域品牌 " 向 " 世界品牌 " 跃升。
五常大米素有 " 千年水稻,百年贡米 " 的美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种植技术和品质特征使其成为地理标志产品的典范。面对产业升级快、规模集群化的发展新格局,原标准由于标龄过长、技术指标滞后、引用标准失效等问题,逐渐暴露局限性。此次修订工作历时 16 个月,聚焦技术攻关核心任务,其间开展产业调研 5 次,组织专家论证 3 轮,验证关键技术指标 9 项,逐步完善标准内容,构建起覆盖 " 田间到舌尖 " 的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新样板。
新国标中,创新构建 " 感官 + 理化 " 双轨评价模型,研制出五常大米食用品质评价方法,设置气味、外观、口感等多维度评分,量化 " 香甜绵软 " 独特风味特征,让 " 好吃 " 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同时,确立 " 种植-收获-加工-包装 " 全流程地理围栏,从源头良种选择到终端餐桌美味。另外,将原标准名称《地理标志产品五常大米》修订为《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五常大米》,同步制定英文版标准,满足《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要求,提升全球市场认可度。
新国标还重新构建了品质指标体系,通过分级指标引导企业优化种植技术、加工工艺,以标准促进产品提档升级,推动产业由规模扩张向 " 优品率提升 " 转型。新国标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与标准化体系建设双轨并行,助推五常市建成国家级优质稻米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五常市作为 " 中国优质稻米之乡 " 的地位,将全面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另外,新国标以高标准推动五常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为农业强国提供标准化范本。新国标的发布,标志着五常大米产业发展迈入 " 标准-质量 - 品牌建设 " 的新阶段,为守护 " 中国好米 " 的金字招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李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