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长沙分行养老金融突围战:以“中信解法”破解老龄化困局
截至2024年末,每5个湖南人中就有1位60岁以上老人。面对这场关乎数千万人晚年福祉的“大考”,金融机构如何既守住商业逻辑,又扛起社会责任?在湖南,中信银行长沙分行用一份答卷给出了答案:养老金融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游戏,而是一场“金融为民”的温度革命。
战略升维:三大支柱统筹发力“托起幸福夕阳红”
随着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发展,中信银行长沙分行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制定《养老金融工作方案》,将养老金融拆解为三大战场,推动人民群众从“养老”变“享老”。
在第一支柱方面,该行加强与各级财政部门、社保经办机构合作,成功开立湖南省及株洲、邵阳、湘潭等地区关键账户,实现网点地区社保卡发卡资格全覆盖;在第二支柱方面,深耕养老金托管服务,独家中标“湖南省联社企业年金托管人资格”,落地全行最大规模企业年金转托管项目,企业年金市场占有率位居湖南省首位;在第三支柱方面,依托总行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2024年数据显示,该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6.3万户,养老账本用户达12.66万户,出具养老规划报告3577份。
服务攻坚:适老化改造的“毛细血管战”
“以前银行追着年轻人跑,现在我们要学会‘读懂夕阳红’。”一位中信银行长沙分行养老金融规划师感慨道。中信银行长沙分行近期全面推进适老化服务改造,通过硬件设施升级、科技应用创新和服务模式优化,切实提升老年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中信银行长沙分行全面推进适老化服务升级,目前已完成网点无障碍通道、老年专属窗口、移动填单台等标准化配置,并在洗手间加装扶手和紧急呼叫铃,配备拐杖、老花镜等辅助工具;同步推出“幸福 版”手机银行APP,采用3倍放大字号和人脸识别技术,升级ATM机敬老放大页面和加粗填单台模板字号;同时针对行动不便老年客户提供远程视频核验、上门服务,配备方言客服和养老专员,实现服务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
数据显示,2024年该行开展“进社区、进老年大学”线下宣教活动超过150场,覆盖超10万人次。在雨花区老年大学,学员们通过开发的线上平台完成报名缴费,连声称赞:“数字化也能这么贴心!”
产业破局:从“养老钱袋子”到“银发生态圈”
中信银行长沙分行积极推进养老金融服务创新,着力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银发生态圈。
在个人客户服务领域,该行以个人养老金账户为核心,推出多元化产品,同时配有31名总行认证养老金融规划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养老金融服务;在企业服务领域,该行充分发挥中信集团协同优势,联合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等子公司,为医药连锁企业及拟上市企业提供可转债发行、天元司库等综合金融服务;在政府合作方面,该行积极对接发改、民政、卫健等部门,支持普惠养老产业项目。同时联合湖南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共同推进养老产业布局。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更是破局关键。该行已为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康复医院等养老相关产业提供近16亿元资金支持。中信银行长沙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养老产业的“毛细血管”。
挑战与未来:当老龄化撞上数字化
尽管成绩亮眼,挑战依然严峻:部分老人仍困于“数字鸿沟”,养老产品同质化问题待解,上门服务响应速度需提升……对此,中信银行长沙分行选择主动出击。
中信银行长沙分行2024年开展防诈专题活动200余场,用情景剧、漫画长图等“接地气”方式普及知识,筑牢反诈防线;研发“养老 医疗”“养老 护理”组合产品,探索以房养老、养老信托等新模式;推动建立适老化改造统计模型,联合政府设立普惠养老产业基金,实现政策突围。
“养老金融的竞争,本质是人性化服务能力的较量。”一位相关负责人坦言。当中信银行长沙分行把血压仪搬进网点、把防诈课送进社区时,他们书写的不仅是银行转型的故事,更是一份“金融向善”的湖南答卷。
中信银行长沙分行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在实现商业可持续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银行业养老金融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模式升维、科技向善、生态破壁,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共振。
这场实践的意义已超越商业范畴,证明了老龄化不是社会的“负债”,而是金融机构用专业与温度激活的“价值富矿”。(王仕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