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背书与权力滥用:协和“4 4”涉事学者或面临双重追责
院士背书与权力滥用:协和“4 4”涉事学者或面临双重追责
灵羽视野
协和“4 4”事件中,王辰、邱贵兴等院士的深度介入,使其成为舆论追责的核心焦点。从现有证据看,涉事院士可能面临三重处分风险:
学术不端审查
邱贵兴院士作为董袭莹的博士导师,跨领域指导其妇科影像论文(骨科院士指导泌尿外科研究),且论文正文仅24页、数据疑似与三甲医院研究重合,已涉嫌学术造假 。若学术委员会认定其指导失责,或将面临院士资格复核、学术称号撤销等处罚。
行政权力干预
王辰院士作为协和校长及“4 4”项目主导者,被指删除董袭莹相关公开演讲内容,涉嫌掩盖招生标准违规(巴纳德学院非合规背景录取) 。此外,其力推的“弹性规培”制度(允许董袭莹仅完成1年规培),与国家规定的3年标准严重冲突,可能触发教育部门对其行政职务的问责 。
利益输送调查
董袭莹家族背景(国企高管与高校领导)与协和院士网络存在资源勾连嫌疑。邱贵兴曾通过电话施压中日友好医院骨科主任,违规调整董的规培安排;王辰则被曝将“4 4”毕业生批量输送至顶级三甲医院,形成学阀垄断链条 。若查实存在“学术-商业”利益交换,涉事院士或面临党纪处分乃至刑事追责。
当前,国家卫健委已介入调查,但院士追责受制于学术圈层庇护传统,最终结果可能介于“内部警告”与“公开撤职”之间。公众更关注的是,此案能否成为打破医学界“院士特权”的破冰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