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面对4 4追问,上海一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自称是“正规军”…
刚刚有网友发帖称,她是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医学博士郑智元。她说,“有患者问我,我是不是‘4 4’,我说,我是‘正规军’。”
北京协和医院爆出的“4 4事件”,让好多人接受不了,就连不少正规医生也这么认为。
“4 4”初衷也许是好的,要培养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但培养时间有点短,有点不科学,还有我们社会的歪风邪气让它变了味,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这究竟是咋回事?
现在各大医院的医生因为董小姐4 4事件都成了惊弓之鸟了,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医学博士郑智元在诊疗患者时,被患者问到是不是4 4模式培养出来的医生?郑智元赶紧解释道:"不要瞎猜,我不是4 4,我是'正规军'"。
这场景看得人心里发酸。什么时候开始,医生看诊还得先自证清白?白大褂上该印的不是姓名职称,而是"非4 4"三个大字才够安心。董小姐这一闹,把医患之间最后那点信任撕得粉碎。
要知道,培养一个合格的神经外科医生至少需要15年,现在却要为别人的造假买单。郑医生那句"正规军",透着多少无奈。
无独有偶,4月30日深夜有网友爆料称,协和4 4培养模式曝出之后,各地医院纷纷自证“我们这儿没有4 4”,一线医生甚至已经开始穿戴写有“本人非4 4”的出诊装备,可见现行制度下4 4培养模式的基层口碑有多恶劣!
这名网友表示,不光老百姓不放心把自己交给4 4,一线医生也羞于与4 4为伍!
根据该网友提供的信息。一份是一位北京医生的发帖。
让人惊讶的是,该医生还配了一张工作服,上面写着:本人非4 4。
另一份发帖,来自一个河南的医生。
两个医生的及时发声,充分呈现出广大医疗工作者,对于“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痛恨。4 4模式衍生出来的丑恶现象,让人愤怒而无奈。
值得关注的是,“协和4 4”试点班生源为国内双一流及国际排名前50高校本科生,多个医学院有类似培养模式。
据媒体报道,4月29日,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肖飞出轨事件受全网热议。该事件中涉事人董某毕业的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试点班(协和“4 4”)也登上了热搜,引起广泛讨论。
有多名执业医师表示,协和“4 4”是一种创新的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模式让本科没有选择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拥有了做医生的机会,但实际效果如何,有待检验。
记者发现,除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等都有类似“4 4”培养模式的探索。
对此,有专家明确指出,“4 4”医学生培养模式引争议,专家:4年学出来的医生大多都看不了病。
近日饶毅再谈起协和,他表示,对协和近四十年的情况,他还是很了解的,有些事情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只是没有人说出来,现在自己说出来,也是希望协和能勇于改革,能对得起国家的投入,对得起人民的信任。
如今,对于“4 4”医学博士培养模式,似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但是,哲学也是辩证的。创新本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和趋利避害的过程。
对于“4 4”,既要包容看待,又该谨慎推进、及时调整。只有不断总结,持续改善,才能真正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医学发展之路。
如今舆论关注的焦点,更多的是关乎公平和正义。在推动模式创新的同时,还需守住医疗安全的底线。而不是看子弟的家庭背景入选,充分尊重科学与事实,不要让患者成为教育实验的潜在风险承担者。
当然,如果“4 4”这个模式确实不靠谱,也可以及时关停。不可否认,及时止损,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医疗圈的朋友说得实在:"现在看病像在鉴宝,患者拿着放大镜找瑕疵。"当每个医生都要自证不是李鬼,谁还有精力当华佗?这场信任危机,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患者。可谓悲哉!!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