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曲达:飞机制造的“高级裁缝”

曲达:飞机制造的“高级裁缝”

黑龙江日报记者 王彦

曲达,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铆装厂工段长,高级技师。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曲达深知未雨绸缪的重要性。他积极开展先期风险分析,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精准识别出型号研究进度、质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

针对研制周期过短这一棘手问题,提出“主动预防”策略,组织开展有持续性、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升团队整体能力,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与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通过努力,有效应对研制周期过短带来的挑战,成功实现了型号在研制阶段的节拍化生产,达到“设计状态0偏离”“人为故障0发生”“淋雨1次通过”的卓越目标,为项目顺利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后续型号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

曲达。黑龙江省总工会供图

面对公司提出的“快速、柔性、低成本”新要求,他迅速响应,主动肩负起探索前沿技术的重任,专心钻研行业最新科技成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应用于公司生产的技术方向,持续开展技能攻关改革创新,至今,累计自制工装及样板80余套,实现技术创新100余项,提出并被采纳的400余项工艺和设计方面的合理化建议,累计节约资金近千万元,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求索不止的创新精神,曲达在生产线引入机器人自动制孔,让原本繁琐、耗时的人工制孔工序得到极大优化,使制孔效率提升了31%,为生产提速打下坚实基础。不仅如此,他还从自动物流配送、精益单元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全力助推节拍式直升机铆接这一先进理念在生产现场落地生根。他精心规划物流路线,引入自动化配送设备,让原材料和零部件能及时、精准地送达工位;同时,科学构建精益单元,合理分配人员与设备,大幅减少生产中的浪费与延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型号在研制阶段实现了节拍化生产,机身试制效率提高1.6倍,为型号的迅捷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高级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协作机器人对铆、自动制孔等方面试验及研究,经过20余次验证,助推车间实现“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为智能精益生产线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促进型号生产周期由原来每架机60多天缩短到每架机25天,缩短型号生产周期58%,极大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

来源: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