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铸就强劲“中国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句话激励着黄维娜奋战在航空发动机事业的最前线。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领军人物,她扎根科研生产一线三十余年,先后担任多型发动机总设计师,主持研制的发动机应用于多个领域。岁月辗转,她在刻苦钻研中褪去了青涩稚嫩,昔日的“小姑娘”成长为航发的“女强人”,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让多型发动机翱翔蓝天,为我国中等推力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用执着诠释创新精神
1990年,22岁的黄维娜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投身到航空发动机工作中。面对当时国内航空发动机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诸多技术瓶颈,她没有丝毫退缩,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热爱,一头扎进科研工作中。在一型发动机的研制初期,黄维娜负责的涡轮部件设计遭遇“拦路虎”: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在提高发动机性能上遇到瓶颈,难以满足新型发动机的研发要求。面对困境,黄维娜迎难而上,开展大量的理论推导和模拟计算,全新提出了涡轮叶片结构设计方案。创新背后是直面挑战的勇气。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黄维娜和团队成员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改进,该方案成功通过测试,并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用行动践行职业使命
每一次战机翱翔天际,背后都离不开可靠的“中国心”。黄维娜深知责任重大,始终将保障军队需求、提升航空发动机性能作为践行“动力强军 科技报国”使命的直接行动。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一项试验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突发状况导致试验配套设备、调试人员不能按时到位,试验工作推进变得异常困难。“去现场!”黄维娜当机立断,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成员奔赴试验现场,坐镇现场指挥,了解试验进展,协调落实各方资源,快速决策现场技术问题。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型号成功,我们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试验过程中,黄维娜不断给团队加油打气,鼓励大家克服难关,最终试验一次成功,发动机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
用初心书写时代担当
时光洗炼,年华铿锵。岁月磨亮黄维娜超群的技能、锤炼她坚韧的品格,也为她奏响不屈的赞歌。“非常有幸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就选择干装备,也非常有幸赶上了这样一个好时代,更非常有幸我能够为人民军队服务!”三十余年来,黄维娜一如既往地热爱着航空发动机事业,这份热爱给予她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她不断向前。
“发动机是有灵魂的,它会回应你的努力。”谈起发动机,黄维娜眼中有光。深耕航空发动机领域多年,黄维娜在技术上日益精进,在理论上不断积累,全国三八红旗手、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多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荣誉,展示的不仅是黄维娜的成长轨迹,更是她致力于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荣誉闪耀之处,是无数星辰的叠加。“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份荣誉不只属于黄维娜,更属于战斗在一线的贵阳所全体同志。托举战机一飞冲天的航空发动机,凝聚着一代代航发人奋斗的心血。三线建设中,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温俊峰为代表的贵阳所人积极主动、敢于创新,推动发动机的改进和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温俊峰院士虽已离去,但他用毕生时间诠释的科学家精神,和对贵阳所“实事求是、试验验证、厂所结合、再创辉煌”的寄语,将激励着黄维娜带领新一代设计师队伍继续为攻克发动机技术短板、加快研制步伐全力以赴,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新征程上续写“中国心”的辉煌篇章!
(邹承孝 余珉琨 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 陆应霞)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