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优质乳工程”十年:奶业有哪些变化?周期下如何破局?

4月29日,由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主办、新希望乳业承办的“鲜活十年 质领未来——优质乳工程·新鲜盛典”在昆明举办。农业农村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马爱国,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栋、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光明乳业董事长黄黎明等行业专家及乳企代表就优质鲜乳开启奶业振兴新征程展开热议。

席刚在会上表示,当前市场乳业规模基本不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行业应该聚焦至“提质增效”上,特别是在提质上要做得更好,才能赢得认同,同时也能争取到国际上更大的市场,这非常关键。

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优质乳工程”十年,我国奶业有哪些变化?

“‘优质乳工程’刚启动之时,正是进口奶长驱直入的时候,只有搞‘优质乳工程’才能促进自身民族奶业的发展。”刘成果在大会上坦言。

王加启表示,“优质乳工程”启动之初,奶业面临三大压力:一是三聚氰胺的阴影;二是如何应对进口的冲击,到了2015年至2017年,国产奶消费需求仍处于下滑态势,而进口奶需求量持续提升;三是消费者的心理恐慌。

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伴随着全国“优质乳工程”推进,上述压力逐步得到释放。据了解,优质乳工程由原农业部授权“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针对中国奶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专项研究项目,于2015年正式启动。“优质乳工程”制定了76项标准,取得了60项专利,阐明了奶业全产业链14个环节318个关键控制点,实现了优质牧场—优质原料奶—优质奶产品的连接。通过原料奶质量提升、分级利用和绿色低碳加工技术应用,优质乳工程示范企业所生产的国产优质巴氏杀菌乳,其乳铁蛋白含量远高于进口产品。

王加启表示,“优质乳工程”79家企业400多家牧场,可以说“优质乳工程”在奶源基地的建立上,在原料和质量上先行一步。

刘成果在大会上指出,现在全国发展“优质乳工程”的条件逐渐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原料奶优质化率更高,目前我们的原料奶质量可以和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比较;二是冷链技术逐渐完善健全;三是消费者的饮奶素养在提高,即科学饮奶、理性消费。

李栋指出,过去十年,中国奶业迎勇而上,在技术创新、奶品质量、产业升级等领域实现了全方位跨越式发展。一是生产稳步增长:2024年,牛奶产量4075万吨,比2014年大幅提升;乳制品产量2961.8万吨,比2014年也提高了不少,产量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二是产业素质不断提高:10年来,我国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规模化比例跃升至,奶牛单产水平大幅提升。三是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我们对标国际标准,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体系,生鲜乳和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在99.5%以上,在食品中处于领先,主要卫生指标均达到欧盟标准。

周期调整中,下一步如何走?

“传统的养牛-产奶-卖钱,这条路已经很难走了,我们必须重塑中国奶业的方向。”王加启在会议上表示,下一个十年,一是要降成本,比如红三叶草可助力豆粕减量替代以降本;二是要扩消费;三是强健康,未来精准营养尤其重要。

据了解,红三叶草提取物用于育成期奶牛和成年奶牛饲料,具有抑制瘤胃微生物尿酶活性、抑制瘤胃氨氮释放速度和提高氮利用率的功能,该产品在添加尿素的日粮中应用效果突出,在提高豆粕减量替代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席刚则表示,冷链的保障也很重要,“新希望乳业在选择‘鲜战略’时,我们前几年深受冷链之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草根资本平台孵化中第一个选择冷链赛道,因为冷链不发达对我们做低温产品这种痛是刻骨铭心的,所以我们要对冷链这个需求进行深入的洞察。”

“新希望乳业怎么做的?我们单独成立了冷链公司,确保每个公司的产品能够在护航的情况下确保这个产品品质。”席刚继续说道,“冷链今天已经不是简单的物流公司,冷链不仅是一个很强大的数字平台,它不仅仅能够提效降本,最重要的是能够提供溯源。当下我们基于冷链保障我们的营养物质和“鲜战略”,我敢保证这我们在行业里下功夫最深的一步棋。”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上,新希望乳业携手鲜生活冷链启动“优质乳冷链保障-鲜盾计划”,用数字化和智能化保障全程冷链。同时,新希望乳业旗下昆明雪兰牛奶公司推出了推出了国内首款红牛鲜牛乳,而昆明雪兰牛奶公司系首家通过“优质乳工程”验收的企业。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