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武汉卷烟厂“三精”模式激活青年力量
在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卷烟厂,卷包车间是所有新进员工入职培养的“第一站”。在这里,一套以“精准施策、精准指导、精准提质”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正推动青年员工从职场新人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通过精准定制的培训体系与考核机制等创新举措,近年来,武汉卷烟厂连续实现新员工考核合格率与上岗率“双100%”,定岗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3至6个月,达成了青年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向奔赴。
2024届新进员工定岗交流座谈会
精准施策 靶向培训锻造技能“多面手”
为助力每批新员工都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2023年起,武汉卷烟厂卷包车间制定了“分层分类、靶向发力、精准教学”的培养培训模式,确保大家能够快速掌握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
针对新员工的差异化需求,车间安排了“劳动纪律、环境安全、工艺质量、设备基础、操作技能”五大模块的标准化课程,同时结合个人专业背景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从不同机型操作、工艺质量管控、设备维保维修等多个方面,深度挖掘员工潜力。
“从静态机台模拟到动态实战操作,每个环节都直指岗位核心技能。”卷包车间人力资源管理员杨敏介绍,车间从综合培训入手、由实机操作起步、向重点攻坚进阶,三级递进的培训模式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用最短时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提升路径。
2024年,31名2023届新进员工在“满分机台”实战中锤炼技能,其中10人在77天内完成定岗,较传统培养周期缩短6个月。“这种培训让我快速找准职业定位。”新进员工何建平表示,动态与静态训练的无缝衔接,帮助她在短时间内掌握设备调试、质量诊断等核心技能。
新进员工在车间进行实操练习。李菲摄
精准护航 双轨导师打通成长“快车道”
“刘波师傅教我‘听’设备异响判断故障,刘章琴主任帮我规划职业路径,这种‘双保险’让我少走很多弯路。”何建平口中的“双导师制”,是武汉卷烟厂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为了让新进员工尽快地适应车间的工作生活节奏,武汉卷烟厂为每位新员工配备了一名“业务导师”和一名“成长导师”——
“业务导师”由技术精湛的技师担任,带领新员工在动态机台上进行锻炼,并为他们纠正操作误区,分析各种质量问题实例,通过“实操—纠错—复盘”的闭环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成长导师”则是由管理骨干担纲,从工作流程熟悉到职业规划制定、从分享经验到解答疑惑全程护航,助力新员工迅速适应工作环境,明确职业方向,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在卷包车间生产现场,操作技师刘波每天带着学员在机台旁“蹲点”:“一个参数偏差可能导致整批产品不合格,必须练就‘火眼金睛’。”车间副主任刘章琴则定期组织青年员工座谈沙龙,分享行业趋势与职场经验。2025年,80名2024届新员工在“双师”指导下全部通过阶段性考核。
新进员工在车间进行实操练习。李菲摄
精准提质 动态考核跑出成才“加速度”
“每月理论考试加实操比武,成绩挂钩定岗进度和导师绩效,想不拼都难!”2025年4月,在2024届新进员工定岗交流座谈会上,培训考核夺冠并成功首批定岗的新员工曾煜哲坦言。
为保障青年人才培养质量,卷包车间构建“双轨评估”体系,定期量化评估培训成效,严格把关验收标准。轮班自评与车间复评“双轨并行”,精准衡量员工技能提升;无记名满意度调查与问卷反馈机制“双管齐下”,确保导师教学质量与培训内容适时优化。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培训计划的动态调整与持续改进,有效提升了培训的整体效果。
新进员工在车间进行实操练习。李菲摄
同时,车间创新引入“成熟一个,输送一个”动态机制,对考核优异者优先安排至关键岗位。目前,2023届新员工全部通过培训考核并成功定岗上岗,其中3人被定向培养至高速机组;2024届新员工定岗率已达60%,定岗速度较往年提升50%,其中27人通过考核提前3个月上岗。
从“职场小白”到“技术尖兵”,武汉卷烟厂卷包车间以“三精”模式打破传统培养壁垒,构建起“培养—考核—输送”人才链式反应,让青年队伍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如卷包车间党总支书记牛燕丽所言:“给青年舞台,他们必还企业精彩未来。”(杨明玥、何建平、裴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