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中产宝妈”,能否托起BeBeBus的上市梦?
母婴赛道,又迎来一位 IPO 预备役。
近期,高端育儿产品品牌 "BeBeBus" 的母公司 " 不同集团 " 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从 2019 年 BeBeBus 品牌面世,到如今公司冲击 IPO,只用了五年时间,成长速度引发市场关注。
近日,证监会公示提到,要求不同集团补充说明公司股权架构搭建相关的合规性意见,包括但不限于搭建及返程并购涉及相关外汇管理、境外投资、外商投资等监管程序履行情况、税费缴纳情况的合规性意见等。
上市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挑战。在出生率持续下滑的当下,消费理念趋近理性,主打高端市场的 BeBeBus 能否打动资本市场?会否又成为一个 " 昙花一现 " 的 " 网红品牌 "?
01 不同集团 " 不同 " 在哪?
也许很多人对不同集团有些陌生,但说起 BeBeBus,有娃一族大多有所耳闻。从婴儿车到纸尿裤,这个创立于 2019 年的高端国产母婴品牌,成为了众多宝爸宝妈们的新宠。
BeBeBus 目前已从最初的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床、餐椅四大核心产品,逐步延展到睡袋、枕头、奶瓶、纸尿裤、湿巾等产品,涵盖亲子出行、亲子睡眠、亲子喂养、卫生护理四大场景。

BeBeBus 的 " 高端 " 主要体现在它的售价和设计上。
不同集团招股书提到,2022 年、2023 年以及 2024 年前三季度,BeBeBus 包含至少一件核心产品的订单的平均交易金额保持在 2400 元以上。
BeBeBus 起初凭借具有设计感的外观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比如长得像空气净化器的婴儿床、像旅行箱一样可折叠的婴儿车、外观类似蛋壳座舱的儿童安全座椅和餐椅等等。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其线上平台会员数量已增长至逾 200 万名。
在市场上,一辆普通婴儿推车的价格多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 BeBeBus 婴儿推车的零售价主要在两三千元价格带;" 趣解商业 " 发现,其天猫旗舰店中最贵的一款 " 启航家 " 系列婴儿推车三件套组合折后价格为 17680 元,而该系列婴儿推车销量显示 " 已售 5"。
此外,还有其可折叠婴儿床经典产品定价 3280 元,新生儿护脊推车 2480 元,安全座椅定价超 3780 元,就连技术含量较低的宝宝餐椅售价甚至都高达 3180 元。

其次,是睡眠场景;2022 年至 2024 年前三季度,该业务收入分别为 1.25 亿元、1.36 亿元和 1.47 亿元,收入占比由 2022 年的 24.6% 下滑至 2024 年前三季度的 16.6%。
值得关注的是,BeBeBus 婴幼儿护理场景业务增长迅速;从 2022 年的 0.42 亿元营收,增长到 2024 年前三季度的 2.70 亿元,收入占比从 8.2% 增长到了 30.4%。不过,BeBeBus 的婴幼儿护理产品和帮宝适、花王妙而舒、好奇等知名品牌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异和竞争优势。
此外,婴幼儿护理场景的毛利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类。报告期内,不同集团的毛利率分别约 47.7%、50.2% 和 49.5%;其中,出行场景的毛利率分别约 46.6%、51.6% 和 49.4%;而婴幼儿护理场景的毛利率分别约 38.7%、39.2% 和 41.5%,拉低了公司的整体利润水平。

BeBeBus 的营收结构在过去几年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出行场景发展到其他场景,本质上是 BeBeBus 意识到了单一业务营收风险性大,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曲线。据 " 趣解商业 " 了解,BeBeBus 目前以每年持续更新 5 — 10 个 SKU 的速度不断推出创新产品。
招股书显示,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 1-9 月,不同集团分别实现收入 5.07 亿元、8.52 亿元及 8.84 亿元;2023 年其营收增速为 68%,而 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为 57.6%,营收增速已经开始放缓。

02 靠 " 种草 " 拿捏中产宝妈?
不同集团能够快速成长,离不开小红书。
在小红书上,BeBeBus 总是和精致的 " 白富美 " 宝妈一起出现;既安全,又时尚的 BeBeBus 婴儿车俘获了众多中产宝妈宝爸的心。

五年间,不同集团没少在小红书花钱 " 种草 ",在早期甚至将推广费用几乎全部投放到小红书。BeBeBus 联合创始人兼 CEO 沈凌此前对媒体表示,除了产品差异化,All in 小红书是 BeBeBus 迅速起势的关键。
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前三季度,不同集团销售及分销费用分别为 1.89 亿元、2.86 亿元和 2.71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 37.2%、33.5%、30.6%,其中超 70% 的费用都花在了营销推广上。
招股书显示,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 1-9 月,不同集团毛利分别为 2.42 亿元、4.27 亿元及 4.38 亿元,但对应的净利润却分别只有 -2122.9 万、2722.4 万和 4642.1 万元,在 2023 年开始才扭亏转盈,销售及分销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吃掉了公司大部分的利润。
虽然 BeBeBus 一直强调高端定位,且公司自称为 " 家庭生活产品科技公司 ",并着重强调 " 科技 " 和 " 创新 ",但与占营收 30% 以上的营销费用相比,其研发费用占比却相对较低。统计期内,不同集团研发费用分别为 1620 万元、2380 万元和 1590 万元,不及营销费用的零头。

" 趣解商业 " 注意到,在 " 黑猫投诉 " 平台上,有消费者称其花 2760 元购买的 BeBeBus 艺术家 pro 婴儿车 " 变向后无法转回来导致车无法折叠,而且在购买没多久车就发生了把手晃动和走不了直线问题 "。社媒平台中也不乏一些消费者反映 BeBeBus 婴儿车产品出现刹车质量问题、车身晃动、车身过重、安全带卡扣难用等问题。

截至目前,BeBeBus 尚未对此做出公开回应,但其中一定程度上暴露了 BeBeBus 的代工短板。
不同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其依靠数量有限的供应商,通过内部生产及向少数第三方制造商外包来生产产品;2022 年至 2024 年前三季度,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高达 52.0%、44.6% 和 43.8%。
代工是消费品牌常见的生产模式,优势在于可降低企业的成本,但掣肘也很明显。代工意味着品牌无法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做把控,如果过度依赖代工厂,一旦代工厂的生产环节出现漏洞,则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 200 余条消费者投诉包含搜索词 "BeBeBus";其中,有消费者投诉 BeBeBus 称纸尿裤红屁屁、有异物以及婴儿腰凳在使用过程中突然纽扣断裂、婴儿车刹车失灵等质量问题,甚至有消费者表示购买的婴儿床更换后依旧出现同样瑕疵。

不同集团也在加强生产能力的建设,其计划于 2026 年在宁波市完成第二家生产工厂建设,预计年产能为 80 万件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床和餐椅,以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3 新增量在哪?
据 " 趣解商业 " 了解,"85 后 " 创始人汪蔚在创立 BeBeBus 之前,曾是母婴用品购物平台绿婴、轻奢母婴品牌 anglebay 销售商的股东;BeBeBus 至少是汪蔚的第三次创业,在公司主要负责监督集团的战略规划、全球业务扩展及产品研发。BeBeBus 联合创始人兼 CEO 沈凌曾任某头部外资母婴品牌中国区市场负责人十余年,在母婴行业具有专业的操盘管理经验。
作为新锐消费品牌,并拥有行业经验丰富的创始人团队,BeBeBus 吸引了不少资本的青睐。
据 " 天眼查 " 数据显示,BeBeBus 品牌的主体公司布童物联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 2020-2021 年间获得四轮融资,其中不乏天图投资、高榕创投、经纬创投、泰康人寿等知名投资机构。在 2021 年 5 月完成 B 轮融资后,累计融资金额超过 5 亿元,公司估值增长至 20 亿元人民币。
IPO 前,高榕创投持有不同集团 9.80% 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天图投资、经纬创投和泰康人寿则分别持有不同集团 9.24%、7.84% 和 5.15% 的股份。

资本对 BeBeBus 是有期待的,也是期望得到回报的;不过,BeBeBus 在市场需求侧面临一定挑战。
虽然不同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出看好中国高端育儿产品市场,并认为中国富裕家庭数量的增加将推动育儿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且会注重优先为子女购买高质量的产品。
但事实上,虽然 " 三孩政策 " 放开,但当前国内新生人口持续下降,使得育儿市场的潜在客户数量减少,从整体上限制了高端育儿市场规模的扩张速度。同时,据 " 胡润研究院 " 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24 年是中国近 15 年来第二次出现高净值家庭数量下降,第一次发生在 2019 年。
此外,随着消费者理性购物,更加注重性价比,对高端高价母婴育儿产品的价格敏感度提高。
尼尔森 IQ 在《通往 2025:中国消费者展望》指出,从消费者类别看,看重性价比、多平台比价的 " 精打细算型 " 消费者占比从 30% 上升为 39%,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绝对主流。
在社媒平台上,就有一些宝爸宝妈表分享经验表示,婴儿车婴儿床不要买华而不实的,产品质量和性价比才是关键。当 BeBeBus 主推的中产消费客群捂紧了钱包,也为不同集团未来的业绩增长空间带来更多挑战。

招股书显示,BeBeBus 正在拓展欧洲、东南亚及北美等主要国际市场,在去年先后在成立了美国、印尼当地成立了公司,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今年年一季度还在香港开设了线下体验店。
不过,由于出海时间太短,能否真正打开海外市场,实现新的增长,还需要时间检验。
此外,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消费习惯、市场需求和法规标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BeBeBus 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本地化调整,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这也增加了运营成本和市场风险。
更关键的是,想要出海,产品实力和品牌力能都要跟得上。尤其是当前 BeBeBus 在海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要在国际巨头和本土品牌的夹击下抢占市场份额并非易事。
无论是出海还是扩建产能,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但不同集团手上并不算宽裕;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不同集团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2.16 亿元,此外,不同集团还需承担 7000 万元的银行贷款,这也加剧了其短期的财务压力。据招股书显示,不同集团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提升生产能力;扩大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品牌活动并扩大销售网络;研发新品;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上市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的验收;想要保持一个稳定的业绩成长、尽快给投资者带来回报,核心还是要修炼好 " 内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