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究竟有哪些类型?你都乘坐过吗?
近日,2024年度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报告发布。市交通委介绍,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里程增至896公里,全年日均客运量(不含磁悬浮和金山铁路)1027万人次,同比增长2.4%。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脉络”,承载着无数乘客的出行需求,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那上海轨道交通究竟有哪些类型呢?你都乘坐过吗?来看↓
上海市域铁路
上海市域铁路是本市按照“一张网、多模式、广覆盖、高集约”,规划形成的市域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上海共有5条市域铁路在建,分别是机场联络线、南汇支线、嘉闵线、示范区线、南枫线。建成后将有力支撑本市“十四五”规划“30-45-60”综合交通出行目标的实现。
地铁
地铁是“地下铁路”的简称,原本指在地下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地铁有时会因建造环境,而将部分线路铺设在地上。地铁为大运量系统,高峰小时运送乘客的能力约为3-6万人次。
最近,上海地铁实现5g公众信号全线网络覆盖,涵盖21条线路、517座车站、总长896公里,其中80%以上的线路采用了领先的5g-a技术。
据测试用户实际体验,在地铁站厅、站台及隧道,网络下行平均感知速率高于600兆比特每秒,峰值速率超过1千兆比特每秒。
轻轨
轻轨的“轻”则源于对这种交通方式的描述,实际指的是轻载重,而非轻轴重和轨重。轻轨为中运量系统,高峰小时输送乘客的能力约为1-3万人次。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是上海第一条真正的轻轨。
5号线是中国第一条采用高架轻轨制式建成试运营的轨道线,也是第一条上海自行生产的轻轨车辆上线运营的轨道线。其既有线路全部位于闵行区缺乏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的人口稠密的居住区和工业发展地区,是闵行区内的骨干交通线,也加强了闵行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
自动导向轨道
自动旅客捷运系统(apm),英文全称automated people mover system,是全自动化无人驾驶运输系统。
上海首条胶轮路轨全自动无人驾驶apm线(旅客自动运输系统)——浦江线主要服务于浦江镇居民,穿越居民区,因此在轨道交通选型上,选择具有站间距短、转弯半径小、车体轻巧、运量中等、噪音相对小、启停加减速快捷等特点的apm胶轮路轨全自动驾无人驶系统,可谓“小身材”更灵活,辅助城市公共交通快捷有效地收集末端客流,缓解沿线居民最后1公里出行难的问题。
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tram、streetcar、trolley),亦称路面电车,简称电车,是采用电力驱动并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轨道交通车辆,是一种无污染的环保的公共交通工具。
松江有轨电车车辆和车站采用黄黑配色,车辆外形与春蚕类似,被松江市民称之为“蚕宝宝”。其具有低能耗、低噪音、零排放、速度快、准点性好、乘坐方便舒适等优点。自2018年12月26日开通以来,已融入至松江市民的生活,成为松江又一张“城市名片”。
磁悬浮
磁浮列车利用电磁铁吸引钢铁材料的原理,以电磁力支撑列车,并通过直线电机产生的移动电磁场和电磁力,推动列车前行,实现列车与轨道无接触运行。
上海磁浮列车示范线西起2号线龙阳路站,东至浦东国际机场,在路线图中的标志色由黄色和绿色组成,是中国首条磁浮线路,最高时速达430公里,到浦东国际机场近30公里的路程,贴地“飞行”,只需7分钟。它也代表着浦东的发展速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以实际为准
来源:上海发布
编辑:吕斌
上观号作者:绿色青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