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胖东来月薪破万杀鱼姐离职了,杀鱼姐说:胖东来的工作不适合我

杀鱼姐离职,胖东来这事儿,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她居然走了?”这几天在河南本地群里、短视频评论区,最多的就是这六个字。杀鱼姐走了,留下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理由:“这工作不适合我。”可谁都知道,这话背后藏着多少烟火气的拉扯和内心的纠结。

工资8000到9000?有时候破万?听起来是不是比三四线城市里多数岗位香多了?超市理货员四千、收银员三千五,连日料店师傅也才五千出头。在这个物价蹭蹭往上涨的时代,胖东来那点工资简直是行业里的天花板。但她还是走了,说“有更好的机会想试试”。说实话,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脑子里第一反应是——真的吗?还是太年轻了点?

人哪,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想啊,于东来是谁?别人挤牙膏似地发工资,他是大手一挥把利润的95%分给员工。这么做的老板,搁全国也数不出几个来。他不只发钱,还发尊重,员工出事他冲在最前面,顾客闹事他替你兜着。这种老板,市场上绝版了。

可杀鱼姐说她不适应。不适应什么?高标准严要求?还是每天要笑脸迎人、杀鱼利落、手速像挂了外挂一样?不适应的其实是稳定背后的规矩,是那种“你拿高工资就得有高输出”的游戏规则。

这事儿耐人寻味。为什么明明条件这么好,还会有人选择离开?其实很简单,外面的诱惑太多了,尤其是短视频、直播带货、内容电商这些新东西,一下子把“做自己”这四个字抬到了天花板上。有的人就会觉得,在胖东来这样的系统里工作太累,不自由,不潇洒。

她走了,网友们吵翻了。有的说她膨胀了,不知足;有的却站她,说人各有志,别绑架她的选择。看着挺对,但问题是——这年头你去哪里找一个能让你安心杀鱼还能月入过万的地方?别的不说,干一行爱一行,说得容易做起来真要命。等她跳出去了,碰了一鼻子灰再回来,那时候才知道胖东来是什么。

不过说真的,杀鱼姐的决定也不是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现代社会,不进则退。万一她真闯出点动静来,那就说明她眼光准,胆子也大。但问题是,大多数时候,现实会用两巴掌把你打回原形。到时候可能就不是“我有更好的机会”,而是“我那时候怎么没看清楚”。

有人说她不务正业,我倒不觉得。她只是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对“自由”有种迷之向往,总觉得哪里风景更好。殊不知,那些看似光鲜的自由背后,全是你没看见的焦虑和夜里的崩溃。杀鱼姐在胖东来,至少不用为五险一金发愁,不用担心明天还有没有工作。而换一个舞台,你可不一定站得住脚。

这就像你玩游戏,别人送你一把满级装备你嫌丑,非要裸着跑去打副本。你能赢算你牛,但输了,没人替你回血。

于是我就琢磨,这件事其实不是一个人离职这么简单。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在一个地方踏实干下去,总想着去尝试新鲜的东西,觉得时间宝贵,不能浪费在“杀鱼”这种重复的事情上。

可社会不是抖音滤镜,不是所有“辞职去旅行”的故事最后都能拍成纪录片。大多数时候,结局是你把行李收好,打回老家,继续找工作。

而于东来这种“理想型老板”,未来可能也会越来越少。他这种企业模式,说白了,是靠他一个人的理念硬撑着。他要是真哪天退了,胖东来还能不能保持现在这个样?真不好说。所以杀鱼姐的“跳船”,不只是她个人的选择,也是在试探这个模式的可持续性。

很多人说,她以后可能会后悔。但这话只能等她自己说出口才算数。我们只能围观,唏嘘两句,然后看下一个“爆款人物”是怎么登场,又是怎么谢幕的。

你以为这事到这里就完了?当然不。她要是真火起来了,下一步是不是就有人来抄作业了?开专栏、直播、带货,说不定“杀鱼姐”还真能变成一个IP,炒出个热度来。只是那个时候,她杀鱼的技术还记得多少?她对工作的敬畏心,是不是已经被点赞和打赏给冲散了?

现在网络传播速度快得惊人,一个小人物的决定能引发全国性的争议。其实这事本身没那么大,但它扎中了很多人心底的那个痛:我现在做的工作,值不值得一直干下去?外面那么多机会,是不是我也该出去碰碰运气?

可惜答案是没有答案。走出去的人,不一定幸福;留下来的人,也未必就错。

一边是理想主义的幻想,一边是现实主义的焦虑。杀鱼姐只是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无数打工人心底最深处的渴望和不安。你说她选错了吗?很难说。但你说胖东来这种地方,还能遇上几个?那倒是真的稀罕。

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有时候你羡慕她的勇敢,她却羡慕你能安稳。谁都不容易,谁都在赌一把未来。

就看她,能不能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