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广州交响乐团《追光》奏响京沪舞台,原创交响书写时代风华

南都讯 记者傅圆媛 4月27日,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广州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黄屹的指挥下,携手北京音乐家协会合唱团,在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舞台上奏响交响曲《追光》专场音乐会。

据悉,广州交响乐团委约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交响曲《追光》,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而作,2023年获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第十三批文艺精品扶持,2024年获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优秀文艺项目扶持,已入选2024-2025年度“时代交响”交响乐作品名录,是2025年度全国16部入选的交响乐作品之一。

1

交响画卷与时代同频

音乐会上,乐团还在黄屹执棒下演出了另外两部广交委约创作的作品:首位提名格莱美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奖的华人作曲家周天创作的《都会》、作曲家陈其钢创作的二胡协奏曲《悲喜同源》。这场震撼人心的演出不仅是对音乐的精彩呈现,更是对中国交响乐事业蓬勃发展与时代魅力的生动展现。中国合唱发展学术交流活动的专家们出席了音乐会。

音乐会伊始,率先奏响的是周天创作的《都会》。受广交委约、为广交建团65周年而作的这部作品,宛如一幅细腻的交响画卷,将广州这座千年都会的独特魅力尽情铺陈。乐曲色彩纷呈间勾勒出广州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古老的南粤文化仿佛穿越时空,与现代都市的活力脉搏同频共振。

随后,陈其钢的二胡协奏曲《悲喜同源》,由青年二胡演奏家陆轶文担任独奏。二胡沧桑、古朴的音色宛如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智者,将时光流转中人类对悲喜、顺逆、明暗光景的深刻领悟娓娓道来。观众在音乐的流动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意蕴与风骨的全新传达。

音乐会下半场上演的龚天鹏的交响曲《追光》,以《国际歌》为灵感与素材,用国际化的交响语汇展现了中国人民追求真理、与世界人民命运与共的时代精神。其采用古典浪漫主义交响乐的四乐章结构布局,巧妙融入广东音乐元素,让民族音乐元素在交响乐中熠熠生辉。当北京音乐家协会合唱团用法、俄、英、中四种语言唱响《国际歌》时,音乐厅内瞬间被一种激昂奋进、热血澎湃的氛围所笼罩,观众仿佛看到了无数先辈们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坚定身影,感受到了当下时代中国人民在世界舞台上昂首阔步的自信与豪迈。

在黄屹的指挥下,广州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全情投入,每一个音符都精准而富有感染力;北京音乐家协会合唱团的加入更是为音乐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声音与交响乐完美融合,将音乐会的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

2

为中国作曲家提供展示平台

北京音乐家协会合唱团团长周涛分享道:“此次是我们合唱团首次与广交合作,过程非常愉快,与黄屹总监的合作也充满了默契。我们与龚天鹏老师之前有过合作,对其创作风格较为熟悉。龚老师作曲时习惯自己写词,《追光》巧妙地通过不同人数和语言的组合,层层递进地表达《国际歌》的情绪,设计独特。排练过程中龚老师现场讲述了创作背后的故事。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部以《国际歌》为主题的作品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融合了国际化标准与中国旋律。演唱上,作品难度较高,对合唱团是极大挑战。但我们在演唱过程中感到非常高级且过瘾,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黄屹认为,中国的本土乐团不仅要演好西方经典作品,更要推广中国原创作品。通过委约创作等方式可以为作曲家提供创作机会,推动作品的传播。运用西方乐器表达中国的声音,是中国交响乐作品重要的创作方向,也是中国音乐元素能够更好传播的重要途径——这能让中国作品更容易被国际乐团演奏,推动作品走向世界。这场《追光》专场音乐会,只是广交推动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发展的一个阶段性展示,未来,广交还会不遗余力地继续推广委约创作的新作品,把更多高质量的作品搬上舞台。

此外,黄屹还谈到乐团在推动中国古典音乐发展中所付出的努力,尤其是对原创作品的重视与支持。“原创作品是乐团的重要财富,广交一直致力于通过委约创作和演出推广,为中国作曲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他介绍,广交在建团65周年之际,推出了一套名为《交响中国》的唱片集,收录了12部精选的由广交委约创作的交响作品。《交响中国》不仅是广交多年来在原创领域深耕的成果展示,更是中国交响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广州交响乐团在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以近乎完美的演绎,奉献了乐团委约我创作的交响曲《追光》。这是我成为职业作曲家以来最成熟的作品,每一个音符都来自心底,是我努力克服以往弱点的成果。”演出后,龚天鹏感慨万千,“这场‘神演’离不开指挥和乐手们的精彩表现,更要感谢乐团和广州市宣前期给予我的巨大创作空间和丰富的采风条件。在这个大数据狂欢、未来已来的21世纪,祖国的沃土让我把终极爱好变成了终极事业,这是我这个乐迷型作者能想象到的最幸福、最奢华的事。过往所有都化在了今晚所流淌的幸福的泪水中。”

3

对委约创作意义的深刻诠释

4月27日上演的这场《追光》专场音乐会,不仅是广州交响乐团时隔11年再次登上中国交响乐之春舞台,展现了广州交响乐团在委约创作、艺术水准和艺术活力上的卓越成就,更是中国交响乐在传承与创新中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国家大剧院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自4月4日开启,27天时间里,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21支职业交响乐团、1支国际名团、22位指挥名家及众多艺术家联袂献上26场精彩音乐会。这一交响盛事是中国交响乐团水准和风貌的集中展现,以多元视角展现中国交响乐事业的蓬勃生机与时代魅力。

在三周前的4月5日,广州交响乐团在黄屹的执棒下携手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于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上演了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追光》专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也演出了《追光》《悲喜同源》,以及另外一部广交委约创作的作品:香港青年作曲家梁皓一的《天穹之志:大湾华章》。音乐会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以“推广新人新作”为宗旨,中国交响乐之春专注为本土交响乐团和中国作品搭建展示平台。广州交响乐团《追光》音乐会在两大平台的展示,不仅是广交委约作品的演出,更是一次对委约创作意义的深刻诠释。广州交响乐团以坚定的步伐和创新的精神,在委约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音乐记录时代,用作品激励人心,不仅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更让世界看到中国交响乐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