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基础色!如何分辨最常见的六种白玉?
和田玉里最常见的就是白玉,而玉石市场上最常见的白玉主要是下面六种。
一、籽料白玉
结构:致密度极高的毛毡结构,是整体性极强的钢板料。
细度:细度可过肉眼,部分细料甚至可以过灯。
密度:密度高,上手有压手感,掂一掂分量十足。
油性:肉眼可见油脂光泽,稍加打磨就有油润感,上手盘玩就是一块油疙瘩。
白度:白度表现一般,常见闪青闪灰,是偏暖色的脂白色。
特征:有皮色的会保留皮色,光白籽会留毛孔,因为是河道料所以老熟度很高,玉质高级感十足。
二、于田白玉
结构:致密度较高的毛毡结构,不如籽料但仍有很高的整体性。
细度:细度基本过肉眼,过灯料极少,但也有不少基本过灯的籽料。
密度:密度较高,上手有一定压手感,佩戴垂坠感明显。
油性:表面油脂光泽不如籽料明显,但盘玩之后油性会逐渐加强。
白度:非常标准的和田玉白玉,一级白的标本料,无闪青闪灰。
特征:于田料是最理想的白玉,细度、结构、油性都恰到好处,纯粹干净,非常合大众的眼缘。
三、且末白玉
结构:仍然是和田玉的毛毡形态,但结构相对疏松,不是非常紧凑。
细度:细度比于田料略低,细料肉眼基本无结构,但大多数还是肉眼可见结构。
密度:密度表现良好,盘玩时有一定分量感。
油性:且末料的油性是新疆山料里最好的,看上去润玩起来油,可以说仅次于籽料。
白度:以高青白玉为主,常见闪青,有些甚至偏蓝调。
特征:且末白玉一般都会带部分糖色,油性十足但白玉不白,这样的白玉很可能就是且末料。
四、俄料白玉
结构:毛毡状结构为主,但也有很多丝绢结构,结构的整体性不如新疆料。
细度:虽然也有过肉眼的细料,但细度表现明显不够均匀。
密度:压手感稍显不足,但仍有一定分量。
油性:油性不足,上手越盘越干,有一种明显的生涩感。
白度:白度虽高,但偏冷色,看上去有种煞白的不自然感。
特征:因为油性不足,俄料藏品经常会做镜面抛光,用亮度来模仿油性,时间久了还是会现原形。
五、青海白玉
结构:毛毡结构浑浊不清,疏松感较为明显。
细度:肉眼可见明显结构,除了少数老坑料之外,细度普遍不高。
密度:上手分量感明显不足,盘玩时会觉得有点“飘”。
油性:基本没什么油性,润度和糯感都不到位。
白度:受方解石成分的影响,玉色偏灰白色,不是特别柔和。
特征:新老坑玉质差距极大,占比更多的新坑白玉整体偏水,水线多而杂乱,佩戴之后有返灰现象,玉色容易越戴越脏。
六、罗甸白玉
结构:谈不上什么结构,就是透闪石玉的边缘形态。
细度:谈不上什么细度,优点是整体性强,缺点是整体不知道是什么。
密度:谈不上什么密度,卡着和田玉的密度下限,盘也盘不明白。
油性:谈不上什么油性,抛光成镜面也没有油性,就是普通的蜡状光泽。
白度:谈不上什么白度,舒肤佳的大白香皂色,盘久了反而容易发黄。
特征:像树脂,像塑料,就是不像和田玉。如果知道它以前的用途,估计买到的玩家都得崩溃。